鋼的淬透性硬度檢測|喬米尼|JOMINY|荷蘭軼諾
閱讀:2166 發(fā)布時間:2022-6-9
淬透性是衡量淬火能力的一種以試驗為依據的指標,指在規(guī)定條件下用試樣淬透層深度和硬度分布來表征的材料特征,它主要取決于材料的臨界淬火冷速的大小。鋼材淬透性好與差,常用淬硬層深度來表示。鋼材的可淬透性及其穩(wěn)定性決定了鋼材的主要熱處理工藝性能。淬透性好的鋼材,可使鋼件整個截面獲得均勻一致的力學性能以及可選用鋼件淬火應力小的淬火劑,以減少變形和開裂。
影響鋼材淬透性的主要因素有:鋼材的化學成分、淬火加熱溫度、冷卻介質的特性、冷卻的方式方法、零件的外形尺寸以及加熱方式等。
鋼的淬透性是由奧氏體在淬火期間分解為鐵素體,珠光體、貝氏體以及馬氏體的不同冷卻速度所決定的。淬透性通常采用頂端淬火試驗測定(或稱Jominy試驗)。1938年,喬米尼(Jominy) 和伯格霍爾德(Boegehold) 首先用滲碳鋼做了喬米尼末端淬火試驗。不久之后,喬米尼末端淬火試驗形成了標準,即1S0642、ASTM A255 和 SAE J406,我國是GB225,即“鋼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試驗法"。頂端淬火時冷卻速度由淬火端沿試棒逐漸減小,組織和硬度隨之相應地變化,由此得到的硬度變化曲線稱為淬透性曲線或Jominy曲線。試驗圓棒的尺寸通常是:直徑25mm,長 100mm, 一端帶有法蘭。有時根據需要,試驗圓棒的尺寸會有所改變。在平行于試樣軸線方向上磨制出兩個相互平行的平面,磨削深度應為0.4mm~0.5mm。磨制硬度測試平面時,應采用能供充足冷卻液的細砂輪進行加工,以防止任何可能的加熱而引起試樣組織發(fā)生變化。
應采取措施以保證在測試硬度期間試樣和支座之間良好的剛性周定。
硬度計上試樣的移動裝置應能準確對準硬度測試平面的中心線,并使壓痕位置精度在土0.1mm以內。硬度壓痕點應沿平面的中心線分布。可用GB/T4340.1的維氏硬度HV30測量結果來代替HRC硬度測試。應保證在第一個平面上的硬度壓痕的凸起邊緣不會影響第二個平面的測試。1)通常測量離開淬火端面1.5mm、3mm、5mm、7mm、9mm、11mm、13mm、15mm前8個測量點和以后間距為5mm的硬度值(如上圖所示)。
2)測量低淬透性鋼硬度時,第一個測量點應在距淬火端面1.0mm處;從淬火端面至11mm的距離內的其他各測量點以1mm為間距。最后5個測量點距淬火端面的距離應分別13mm、15mm、20mm、25mm和30mm。如:J43-3表示距水冷端3mm距離處的硬度為43HRC。
NEMESIS 6200, 全線性加載系統(tǒng),工件固定區(qū)域,測試頭升降,消除在深度測試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必要公差。采用力傳感器,閉環(huán)力反饋系統(tǒng),全自動伺服電機驅動。適用于測試碳素鋼、合金鋼工具鋼工、模具鋼、軸承鋼、 冷硬鑄鐵、鈦鋁銅等合金,也適用于表面淬火鋼、表面熱處理、鍍鋅鍍鉻鍍錫等化學處理層等材料的硬度測定。
結合軼諾集團自行研發(fā)的IMPRESSIONS 工作流程系統(tǒng),以及自動工作臺,可實現自動硬度測試,尤其適合淬透性硬度試驗|喬米尼|JOMINY.
該軟件功能包括對所有測試標尺的自動測試、文件存儲、圖像存儲、報告打印、以及其它更多高級功能。對于直接測量出來的數據,IMPRESSIONS可以根據ISO/ASTM的規(guī)定內容,同步地轉換出多種不同硬度標尺(和強度)。
模板編輯器可供客戶利用多種不同的設置來新建任意數量的測試模式。新建測試模式更為精確也更為方便。在預覽模式下,可瀏覽多種操作設置,可從一個是試樣上拖、放測試模板到另一個試樣上。在同一個測試任務中,可以混合使用不同的測試模板甚至可以應用不同的力值,并使他們全自動運行。所有測試點都可單獨定義或根據用戶參數定義。這個標簽將會在測試結果列表中或測試結果預覽中顯示,并能夠直接打印。
對于重復任務,可利用 IMPRESSIONS軟件設置并儲存自定義測試程序。對于每個測試任務,均可新建一個“工作表任務"。所有測試程序的具體參數,如硬度標尺、試驗力、保荷時間、測試模板、硬度轉換和報告模板等都儲存在同一程序中。綜上所述,全自動洛氏硬度計NEMESIS 6200,智能化操作、簡單方便、界面顯示直觀,可以把多個端淬棒放在一個夾具上,工作效率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