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情請看:細胞增殖檢測:3H-TdR滲入法實例
一、原理
T細胞、B細胞表面具有識別抗原的受體和有絲分裂原受體,在特異性抗原刺激下可使相應淋巴細胞克隆發生增殖。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抗CD2、抗CD3McAb作為多克隆刺激劑可選擇性地刺激T細胞增殖;而抗IgM、含葡萄球菌A蛋白的菌體(SAC)、脂多糖(LPS,對小鼠有作用)則刺激B細胞發生增殖;美洲商陸(PWM)、腫瘤刺激劑PMA對T、B細胞的增殖均有刺激作用。zui近發現,integrin家族中VLA組中某些受體與相應配體結合后也能活化T細胞。根據形態學或氚標記胸腺嘧啶核苷(3H-TdR)摻入率測定T細胞的增殖水平。
二、儀器、材料及試劑
1、Beckman LS-9800型液體閃爍計數儀,或Beckman LS 6500型液體閃爍計數儀。
2、多頭細胞收集儀。
3、3H-TdR(比活性為2Mci~10Mci/mg分子)。3H-TdR工作液:將1Mci/ml溶液以生理鹽水稀釋成100μci/ml,于4℃保存備用。臨用時再用培養液稀釋成10μci/ml溶液。3H-TdR一般臨用時稀釋。
4、閃爍液:PPO(2,5-二苯基惡唑)、POPOP(1,4-雙-2-15-苯基惡唑苯)Sigma公司。ppo5.0g popop0.1~0.3g 加二甲苯或甲苯至1L;POPOP加入少量二甲苯在37℃水浴上溶解后,再加PPO,然后補足二甲苯。配好的閃爍液需要閉光。閃爍液配制和檢測的樣品有關:
5、其他:5%三氯醋酸;3%冰醋酸;濃甲醛;30%H2O2液
三、操作步驟
1、分離淋巴細胞(可來自外周血,脾細胞等)
↓
2、洗滌后用10%FCS RPMI1640調整合適的細胞數(2×106/ml)
↓
3、加入96孔培養板中,2×105細胞/100μl/孔,每組設3孔
↓
4、加入zui適劑量PHA或Con A,100μl/孔,同時設不加PHA或Con A陰性對照,一般每孔zui終體積為200μl(細胞終濃度1×105)
↓ 37℃、5% CO2孵育,66h(20h后加藥處理)
5、每孔加入0.5~1μci 3H-TdR(50μl)
↓ 繼續培養6~12h
6、培養結束后,離心吸去上清液,用200μl 冷PBS洗滌二次(2000r/min離心10min)用冷PBS可以終止反應
↓
7、用DYQ-Ⅱ型多頭細胞收集儀收集樣品,于"9999"型玻璃纖維濾紙(膜)上。抽洗至少2次。
↓
8、取出濾膜,排列好,置于干燥箱中,60℃~80℃,30min烘干(75℃烤箱過夜)。對號剪下各個濾膜片,然后將濾膜放入裝有5ml的閃爍液中(貼細胞的面朝上)。閃爍瓶暗處放置15min。
↓
9、β液閃儀(Beckman LS-9800型液體閃爍計數儀)計數(測定放射性cpm值)。
↓
10、計算結果
①增殖水平直接用每分的脈沖數cpm值表示,再按標本淋巴細胞計數結果,校正成每百萬淋巴細胞的脈沖數(cpm/106淋巴細胞)。取各管測定數的平均值。
②也可用刺激指數(SI)表示試驗結果
Con A/PHA(或實驗組)cpm-機器本底
SI=───────────────────────────────
陰性對照組(不加Con A/PHA)cpm-機器本底
以SI表示結果時,一定要設置相同數量培養孔的對照(即不加Con A/PHA)。而以cpm值表示(cpm/106淋巴細胞)則可以不用設對照管。因為對照的cpm與本底比較接近,不同樣品之間的少許差別也不易確定其意義。
四、注意事項
1、采用手工裁剪大小合適的玻璃纖維膜(Wallac公司)。廢液瓶和真空泵之間加一個緩沖瓶,不要直接將真空泵上的橡膠管連接到廢液瓶上,以免萬一含3H(氚)的廢液進入橡膠管。
2、3ml 5%三固定、5 ml無水乙醇脫水(脫水后濾膜明顯變白)。閃爍液的容水量很低,所以在加入閃爍液之前必須烘干。但加入一定量的醇類(如無水乙醇),則可容納少量的處理后所殘留的水分,但也仍需烘至接近干燥的程度,否則將發生渾濁而無法測定。據報道,如果閃爍液中加入1/3的異辛基苯氧聚乙氧乙醇(TritonX-100),其容水量可達15%,消化溶解后的樣品,不必烘干,即可添加閃爍液測定。
3、PHA、ConA、LPS等在正式實驗前均需摸索zui適劑量或亞適劑量。廠家和批號不同絲裂原作用常有很大差別。根據實驗需要,對不同種(人、小鼠、大鼠、兔、狗等)不同來源淋巴細胞(胸腺、脾臟、淋巴結、扁桃腺、外周血等)均應進行zui適細胞濃度、培養時間和刺激物濃度的摸索。
五、單位換算
Curies 和 d . p . m 的換算: | Curies 和 Becquerels的換算: |
1 Curie ( Ci ) =2.22 × 1012 d . p . m . 1 milliCurie ( mCi ) =2.22 × 109 d . p . m . 1 microCurie ( m Ci ) =2.22 × 106 d . p . m . 1 nanoCurie ( nCi ) = 2.22 × 103 d . p . m . 1 picoCurie ( pCi ) =2.22 d . p . m . | 1 Ci = 3.7 × 1010 Bq =37GBq ( gigaBq ) 1 mCi = 3.7 × 10 7 Bq =37MBq ( megaBq ) 1 m Ci = 3.7 × 10 4 Bq =37kBq ( kiloBq ) 1 GBq =2.7 × 10 -4 Ci =27.027mCi ( milliCi ) 1 MBq =2.7 × 10 -7 Ci =27.027 m Ci ( nanoCi ) 1 kBq =2.7 × 10-10 Ci =27.027nCi ( nanoC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