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素的基本概述
赤霉素的發展歷史:
1926年日本黑澤在水稻惡苗病的研究中,發現感病稻苗的徒長和黃化現象與赤霉菌(Gibberellafujikuroi)有關。1935年藪田和住木從赤霉菌的分泌物中分離出了有生理活性的物質,定名為赤霉素(GA)。從50年代開始,英、美的科學工作者對赤霉素進行了研究,現已從赤霉菌和高等植物中分離出60多種赤霉素,分別被命名為GA1,GA2等。以后從植物中發現有十多種細胞分裂素,赤霉素廣泛存在于菌類、藻類、蕨類、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商品生產的赤霉素是GA3、GA4和GA7。GA3又稱赤霉酸,是zui早分離、鑒定出來的赤霉素,分子式為C19H22O6。即6-呋喃氨基嘌呤。
赤霉素的基本概述:
高等植物中的赤霉素主要存在于幼根、幼葉、幼嫩種子和果實等部位,由甲羥戊酸經貝殼杉烯等中間物合成。后證明其中含有一種能誘導細胞分裂的成分,赤霉素在植物體內運輸時無極性,通常由木質部向上運輸,由韌皮部向下或雙向運輸。赤霉素zui顯著的效應是促進植物莖伸長。無合成赤霉素的遺傳基因的矮生品種,用赤霉素處理可以明顯地引起莖稈伸長。目前在啤酒工業上多用赤霉素促進a-淀粉酶的產生,赤霉素也促進禾本科植物葉的伸長。在蔬菜生產上,常用赤霉素來提高莖葉用蔬菜的產量。一些需低溫和長日照才能開花的二年生植物,
干種子吸水后,用赤霉素處理可以代替低溫作用,使之在第1年開花。赤霉素還可促進果實發育和單性結實,打破塊莖和種子的休眠,促進發芽。
干種子吸水后,胚中產生的赤霉素能誘導糊粉層內a-淀粉酶的合成和其他水解酶活性的增加,常用赤霉素來提高莖葉用蔬菜的產量。促使淀粉水解,在蔬菜生產上,加速種子發芽。赤霉素也促進禾本科植物葉的伸長。目前在啤酒工業上多用赤霉素促進a-淀粉酶的產生,避免大麥種子由于發芽而造成的大量有機物消耗,從而節約成本。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