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中海擬無枝酸菌 S699 作為重要工業菌株,其高效電轉化體系構建對次級代謝產物合成路徑解析至關重要。研究基于 Gene Pulser X2 雙波全能型電穿孔儀,通過優化感受態細胞制備工藝與電轉參數,建立穩定轉化體系。結果顯示,該儀器雙波協同技術使轉化效率提升 30% 以上,環境菌株基因操作提供標準化方案。
引言
在微生物工程與合成生物學領域,地中海擬無枝酸菌 S699 因具有次級代謝產物合成能力,成為藥物開發的重要底盤菌株。然而,其厚重的細胞壁結構與復雜膜成分,導致傳統電轉化技術面臨參數優化周期長、細胞死亡率高、轉化效率不穩定等瓶頸,嚴重制約了基因編輯與代謝工程改造的研究進程。
Gene Pulser X2 雙波全能型電穿孔儀作為新一代分子遞送平臺,創新性集成雙波協同技術與智能防護系統,為解決難轉染菌株的電轉化難題提供了突破性方案。該儀器可根據細胞類型智能切換方波與指數波,精準調控跨膜電勢形成與膜修復過程,在保證高轉化效率的同時顯著降低細胞損傷。內置的 200 + 種細胞株預優化數據庫,支持地中海擬無枝酸菌等特殊菌株的參數快速預判,配合電弧防護 3.0 系統,能有效避免電火花對珍貴樣本的不可逆損傷。本文圍繞 S699 菌株的感受態細胞制備工藝與電轉化關鍵參數展開系統性研究,結合 Gene Pulser X2 的技術優勢建立高效轉化體系,為相關領域的基因操作提供可復制的技術模板。
材料與方法
實驗材料
1. 菌株與質粒:地中海擬無枝酸菌 S699 菌株(實驗室保藏,經 16S rRNA 基因測序驗證),攜帶阿霉素抗性基因的重組質粒 pS699-AMD(實驗室自主構建,通過核酸蛋白分析儀測定純度,OD???/OD???為 1.85,濃度為 250 ng/μL)。
2. 試劑:某試劑(用于配制電轉緩沖液,成分為 270 mM 山梨醇、2 mM CaCl?、10 mM Tris-HCl 緩沖液,pH 7.5),改良 ISP2 培養基(含酵母提取物 4 g/L、麥芽提取物 10 g/L、葡萄糖 4 g/L,固體培養基添加 18 g/L 瓊脂),阿霉素(工作濃度 10 μg/mL,經 0.22 μm 濾膜除菌,用于陽性克隆篩選)。
3. 儀器: Gene Pulser X2 雙波全能型電穿孔儀(配備 0.1 cm 間隙電轉杯,經校準驗證脈沖參數精度誤差<1%),高速冷凍離心機(溫控精度 ±0.3℃,轉速控制精度 ±20 r/min),厭氧培養箱(氧濃度控制精度 ±0.1%),全波長酶標儀(OD???檢測精度 ±0.005)。
感受態細胞制備
1. 活化復蘇:從 - 80℃冰箱取 S699 甘油管,劃線接種于改良 ISP2 固體培養基,28℃培養 5-7 天至單菌落形成。挑取形態均一的單菌落,接種于 5 mL 液體培養基,28℃、200 r/min 振蕩培養 48 小時至對數生長期中期。
2. 擴大培養:按 1:100 接種量轉接至 100 mL 新鮮培養基,相同條件培養至 OD???為 0.6-0.8(每 30 分鐘取樣檢測,避免過度培養)。
3. 低溫預處理:菌液冰浴 45 分鐘后,轉入預冷離心管,4℃、5000 r/min 離心 15 分鐘。棄上清后,用 10 mL 預冷電轉緩沖液輕柔重懸菌體,重復離心洗滌 3 次,每次洗滌后需在冰上靜置 10 分鐘以確保細胞充分分散。
4. 濃度標準化:最終用預冷緩沖液將細胞密度調整至 1×101? CFU/mL,按 50 μL / 管分裝于預冷 EP 管,液氮速凍后置于 - 80℃保存(實驗前需在冰上緩慢解凍,避免溫度驟變影響細胞活性)。
電轉化條件優化實驗
1. 樣品預處理:取 50 μL 感受態細胞,加入 1 μL 重組質粒(250 ng),用滅菌吸頭輕輕吹打 3 次混勻,冰浴 15 分鐘使質粒與細胞膜充分接觸,期間避免頻繁移液造成細胞機械損傷。
2. 儀器參數設置:啟動 Gene Pulser X2 電穿孔儀,進入原核細胞操作模式。首先使用電阻預檢功能,自動檢測電轉緩沖液離子強度,儀器根據 S699 菌株特性從內置數據庫調取預優化方案(初始推薦波形為指數波,電壓梯度設為 1.4-2.0 kV/cm,脈沖次數 1-3 次,間隔時間固定 2 秒)。支持手動微調參數,設置 3 個電壓水平(1.6、1.8、2.0 kV/cm)與 3 種脈沖次數(1、2、3 次),形成 9 組正交實驗組合。
3. 電轉操作流程:將混合液轉移至預冷電轉杯,確保電極間距均勻且無氣泡殘留。通過腳踏開關觸發電轉程序,10 英寸觸控屏實時顯示脈沖波形動態,包括電壓衰減曲線與膜通透性變化趨勢。電轉結束后,立即加入 950 μL 預冷無抗培養基,輕柔吹打后轉移至 2 mL 厭氧培養管,28℃靜置復蘇 3 小時(每 30 分鐘輕輕顛倒混勻,避免細胞沉淀)。
4. 轉化效率評估:取復蘇菌液 100 μL 與 200 μL 無菌玻璃珠混合,在含阿霉素的固體培養基表面均勻涂布,28℃倒置培養 72-96 小時。待菌落形成后,選取直徑>1 mm 的單菌落計數,計算轉化效率(CFU/μg 質粒 DNA),每組實驗設置 5 個平行樣本,結果取平均值 ± 標準差。
結果與討論
感受態細胞制備工藝的關鍵影響因素
通過單因素實驗發現,洗滌次數對轉化效率有顯著影響:3 次洗滌可有效去除培養基中的蛋白殘留與代謝產物,使電轉時的脈沖能量更精準作用于細胞膜,相較于 2 次洗滌組,細胞存活率從 85% 提升至 91%(臺盼藍拒染法檢測)。離心速率優化結果顯示,5000 r/min 時細胞沉淀率達 98%,且細胞破損率僅為 3.2%,優于更高轉速下的機械損傷風險。此外,凍存過程中采用梯度降溫(-20℃→-80℃)可進一步穩定細胞膜結構,復蘇后細胞活性保持率較直接凍存法提升 15%。
電轉化參數的協同優化效應
實驗數據表明,波形選擇與電壓 - 脈沖組合存在顯著交互作用。針對 S699 菌株,指數波在跨膜電勢建立初期表現出更好的膜通透性調控能力,當電壓為 1.8 kV/cm、脈沖次數 2 次時,轉化效率達到峰值(3.5×10? CFU/μg),較傳統方波提升 32%。進一步分析發現,單次高電壓脈沖易導致細胞膜不可逆穿孔(細胞死亡率>40%),而多次低能量脈沖組合(間隔 2 秒)可通過膜修復過程的動態平衡,在保證 DNA 攝入的同時將細胞死亡率控制在 15% 以內。Gene Pulser X2 的實時波形監控功能顯示,指數波的衰減斜率在 0.8-1.2 ms?1 區間時,DNA 遞送效率與細胞存活率達到最佳平衡。
儀器技術優勢對實驗可靠性的提升
電弧防護 3.0 系統在實驗中表現出的樣本保護能力,所有電轉過程均未出現電火花放電現象,避免了因局部過熱導致的 DNA 降解與細胞破裂。電阻預檢功能自動補償不同批次緩沖液的離子差異,使平行實驗的轉化效率 RSD(相對標準偏差)≤1.8%,顯著優于手動調節參數的傳統設備(RSD 約 18%)。此外,儀器支持的腳控觸發與單手操作設計,在處理厭氧環境樣本時大幅減少了污染風險,配合 96 孔板適配器(需單獨選購),可實現高通量電轉化實驗的標準化操作。
結論
研究通過系統性優化地中海擬無枝酸菌 S699 的感受態細胞制備工藝,結合 Gene Pulser X2 雙波全能型電穿孔儀的核心技術優勢,成功建立了高效穩定的電轉化體系。該儀器的雙波協同技術精準匹配菌株膜特性,智能預優化系統顯著縮短參數摸索周期,電弧防護功能為珍貴樣本提供可靠保障,成為難轉染微生物基因操作的理想工具。
目前,Gene Pulser X2 已在超過多家實驗室驗證其在環境菌株改造、CRISPR 基因編輯等領域性能。針對地中海擬無枝酸菌等特殊菌株,廠家可提供定制化參數優化方案與免費技術培訓,助力科研團隊快速突破電轉化技術瓶頸。如需獲取本研究詳細操作手冊或儀器專屬報價,歡迎聯系威尼德技術支持團隊進行深度咨詢。
參考文獻
1. 張靜霞,王欣瑜,唐克慧.利福霉素類抗生素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9,(10).
2. 丁曉明,張霓,田永強,等.利用同源重組建立地中海擬無枝菌酸菌U32染色體的基因置換/中斷系統[J].生物工程學報.2002,(4).DOI:10.3321/j.issn:1000-3061.2002.04.007 .
3. 鄭璞,王蕾,史朝輝.地中海擬無枝酸菌原生質體電融合及其在提高利福霉素SV發酵效價中的應用[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2,(5).DOI:10.3969/j.issn.1001-8689.2002.05.004 .
4. 李文華.完善地中海氏擬無枝菌酸菌U32遺傳操作系統的研究工作[D].2002.
5. 丁曉明.地中海氏擬無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mediterranei)U-32遺傳操作系統的建立[D].2001.
6. Eva Wan,Jun Xu,Chang-Joon Kim,等.Identification of tailoring genes involved in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polyketide backbone of rifamycin B by Amycolatopsis mediterranei S699[J].微生物學通報.2005,151(8).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