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寶石以其絢麗的色彩成為珠寶市場的璀璨明珠,然而,刻面寶石復雜的表面光學特性(如亮暗區域交織、色差微妙)使得傳統顏色測量方法(如實物比色法)面臨巨大挑戰。國家標準體系下,人工比對標準樣品的方式不僅效率低下,且受主觀經驗、環境光線等因素影響,難以實現精準分級。在此背景下,高光譜成像技術憑借其“圖譜合一”的優勢,為寶石顏色數字化表征開辟了新路徑。
技術突破:高光譜成像技術的核心優勢
中達瑞和SHIS-V220型高光譜成像儀,搭載420-750nm寬光譜范圍、10nm高分辨率及2448×2048超高清分辨率,為寶石顏色研究提供了硬件保障。其核心技術在于:
全光譜捕捉:同步獲取樣品空間圖像與連續光譜信息,精準解析顏色成因;
非接觸測量:避免物理接觸對寶石造成的損傷;
數字化輸出:通過CIE色度學模型將光譜數據轉化為可量化顏色參數。
應用案例:藍寶石與祖母綠的顏色數字化研究
1. 藍寶石:復雜色貌的精準解構
研究目標:驗證高光譜成像法對藍寶石局部與整體顏色表征的一致性,并分析明度(L)、彩度(C)、色相(h)的相關性。
實驗設計:
樣品選取:6粒天然藍寶石(2.05-3.44克拉),涵蓋不同顏色飽和度與色調(圖1)。
數據采集:通過高光譜成像獲取臺面、冠部及整體光譜反射率,結合CIE標準觀察者模型計算XYZ-Lab*參數。
模擬復現:利用WCS色庫在WPS Office中還原樣品顏色,驗證目視匹配度。
關鍵發現:
色差量化:以YLB0001為基準,計算其他樣品的總色差(ΔE*),結果顯示色差值與目視差異高度吻合。
參數相關性:皮爾遜分析表明,明度(L)與色相(h)、彩度(C)與色相(h)均呈顯著負相關(p
Fig.3 Appearance of Emeralds Sample<0.05),揭示三者并非獨立變量。
2. 祖母綠:高明度下的顏色分級探索
研究目標:針對祖母綠高明度特性,優化高光譜采樣策略,分析顏色參數貢獻度。
實驗設計:
樣品選取:7粒天然祖母綠(1.38-2.99克拉),部分含微量注油(圖3)。
數據采集:重點采集臺面亮域、暗域及整體光譜,對比不同區域對色差的影響。
行業驗證:結合國家標準GB/T 16552-2017,評估高光譜法與傳統目視分級的差異。
關鍵發現:
采樣策略優化:亮域區域模擬顏色與目視匹配度,暗域因反射光干擾需謹慎采樣。
參數貢獻度:明度差對總色差的貢獻隨明度升高而降低,飽和度差與色相差成為主導因素,印證高明度寶石分級需側重色彩鮮艷度。
技術價值:推動寶石分級標準化與智能化
數據驅動的分級體系
高光譜成像法通過量化明度、彩度、色相關聯性,為建立客觀分級模型提供科學依據,突破傳統依賴專家經驗的局限。行業應用潛力
快速篩查:單次掃描即可獲取全光譜數據,大幅提升檢測效率;
溯源防偽:光譜特征可作為寶石產地、優化處理的輔助判據;
消費者教育:數字化顏色報告增強市場透明度,減少交易糾紛。
未來方向
結合AI算法優化采樣區域選擇,開發便攜式高光譜設備,推動珠寶檢測技術迭代升級。
中達瑞和高光譜成像相機憑借其高精度與靈活性,為寶石顏色研究提供了革命性工具。從藍寶石的復雜色貌解析到祖母綠的高明度分級,該技術不僅驗證了顏色參數的相關性理論,更為行業標準化、智能化轉型注入強勁動力。未來,隨著技術與應用的深度融合,寶石世界將綻放更璀璨的科學之光!
本文引用文獻:珠寶與科技--2023國際珠寶首飾學術交流會論文集《基于高光譜成像對彩色刻面寶石顏色測量與表示的研究-以藍寶石和祖母綠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