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頻介電常數測量儀主要用于測量絕緣材料在工頻(50Hz或60Hz)下的介電常數(ε)和介質損耗因數(tanδ),是評估材料絕緣性能的重要設備。以下是其通用使用方法及操作要點,不同型號儀器可能存在細節差異,需結合說明書調整。
一、準備工作:儀器與樣品檢查
1.儀器與配件確認
核心部件:主機(含測量電路)、測試電極(通常為三電極系統:測量電極、保護電極、高壓電極)、連接線、校準件(標準電容器或標準介質樣品)。
輔助工具:砂紙(用于打磨樣品表面)、無水乙醇(清潔樣品)、鑷子(避免指紋污染)、恒溫恒濕箱(如需控制環境條件)。
2.樣品制備要求
形狀:圓形或方形薄片,直徑/邊長一般為50~100mm,厚度均勻(建議0.1~3mm,需根據儀器量程調整)。
表面處理:
用砂紙輕磨樣品表面,去除毛刺和污漬;
用無水乙醇擦拭樣品,干燥后避免接觸污染。
環境平衡:樣品需在指定環境(如23℃±2℃,濕度50%±5%)中放置24小時,消除環境影響。
二、儀器校準:確保測量準確性
1.開機預熱
接通電源,打開儀器開關,預熱30分鐘(部分高精度儀器需預熱1小時),使內部電路穩定。
2.空電極校準(無樣品時)
將測試電極空載(不放置樣品),選擇“校準模式”:
測量電極與高壓電極間的電容值應接近空氣電容值(可通過公式\(C_0=\frac{\varepsilon_0A}o2jk6zlcg\)計算,其中\(\varepsilon_0=8.85×10^{12}F/m\),\(A\)為電極面積,\(d\)為電極間距);
介質損耗因數(tanδ)應接近0(空載時理論損耗極小)。
若數值偏差較大,需檢查電極是否清潔、間距是否正確,或使用標準電容器進行校準。
3.標準樣品校準(可選)
若需更高精度,可使用已知介電常數的標準樣品(如聚四氟乙烯,ε≈2.1)進行校準,確保儀器測量值與標準值一致。
三、測量操作:三電極法典型流程
1.安裝樣品與電極
將樣品放置于測量電極與高壓電極之間,調整保護電極使其完全覆蓋樣品邊緣,形成三電極系統(避免邊緣效應影響測量)。
旋緊電極固定裝置,確保電極與樣品緊密接觸,無氣泡或間隙(可通過電極壓力調節旋鈕控制)。
2.參數設置
選擇測量模式:介電常數(ε)、介質損耗(tanδ)或電容(C)。
設置試驗電壓:根據樣品絕緣等級選擇(如工頻下常用500V、1000V或2500V,需不超過樣品擊穿電壓的50%)。
選擇頻率:固定為工頻(50Hz或60Hz,部分儀器支持可調頻率,但需確保在工頻點)。
環境參數:若儀器支持,輸入當前溫度和濕度(影響介電常數的溫濕度修正)。
3.開始測量
點擊“開始測量”按鈕,儀器自動施加電壓并采集數據:
穩定讀數通常需要10~30秒(需等待數值波動小于1%);
若出現電壓跳變或數值異常,可能是樣品擊穿或接觸不良,需立即斷電檢查。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