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名稱:金屬微粒放電觀測
測試設備:高壓放大器、信號發生器、高速攝像機等。
實驗過程:

圖1:實驗平臺示意圖
本文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為便于收集運動出電極范圍的金屬微粒,將電極使用塑料螺栓懸空置于有機玻璃漏斗型腔體中,下部放置微粒收集筒,極間距設置為2cm,在空氣中開展實驗;直流電壓由信號發生器產生正極性信號,經過高壓放大器放大施加在電極板上;用高速相機(觀測金屬微粒的運動和擊穿,其中觀察微粒運動時使用強光LED對高速相機進行補光,拍攝氣隙擊穿電弧圖像時,使用遮光布附于腔體外表面進行遮光。
實驗結果:

圖2:鋁球運動圖像(r=1mm)
采用0.5mm、1mm、1.5mm半徑鋁球驗證微粒啟舉電壓:采用函數信號發生器逐步加壓的方式,在強光LED進行補光的條件下使用高速相機拍攝微粒的啟舉及運動圖像(如圖2所示),并記錄微粒的啟舉電壓值,與啟舉電壓的理論計算值進行比較,發現實驗結果和理論值基本相符。通過高速相機的觀察發現,r=1mm鋁球在間隙d=2cm的電極間完成從下極板-上極板-下極板的一個運動周期,耗時約為80ms。

圖3:r=1.5mm銅球擊穿圖像
在遮光的條件下,使用1.5mm銅球開展實驗,逐步加壓,微粒直至擊穿仍未啟舉,屬于靜止直接擊穿。擊穿電弧從微粒的頂部垂直于上極板,如圖3所示。

圖4:r=1mm鋁球擊穿圖像
使用0.5mm、1mm、1.5mm鋁球及0.5mm銅球進行實驗,逐步加壓,觀察到:達到啟舉電壓后微粒啟舉,并在兩極板間往復運動;進一步增大電壓直到間隙擊穿,遮光下拍攝到的擊穿電弧如圖4所示。電弧在0.8ms左右的時間熄滅,與金屬微粒的運動周期80ms相比非常短,因此微粒的位置可看作在發生電弧的整個過程中并不改變。

圖5:r=1mm銅球擊穿圖像
使用1mm銅球進行實驗,逐步加壓,微粒啟舉,并運動到上極板附近時,間隙擊穿,拍攝到的擊穿過程如圖5所示,且多次實驗發現微粒為1mm銅球時,擊穿位置只發生在微粒靠近上極板附近時,這也與本文模型分析中關于第三類擊穿發生位置的判斷相一致。
高壓放大器推薦:ATA-7050

圖:ATA-7050高壓放大器指標參數
本資料由Aigtek安泰電子整理發布,更多案例及產品詳情請持續關注我們。西安安泰電子Aigtek已經成為在業界擁有廣泛產品線,且具有相當規模的儀器設備供應商,樣機都支持免費試用。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