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作為現代環境工程的核心領域,其技術體系已形成物理、化學、生物三大主分支及數十種衍生工藝。本文結合工業實踐與學術研究,系統梳理污水處理技術的分類邏輯、工藝特征及典型應用場景,為工程實踐提供技術選型參考。
一、物理處理工藝:基于物質分離的初級屏障
物理處理技術通過機械或物理作用實現污染物與水體的分離,具有工藝簡單、成本可控的特點,但通常作為預處理單元與其他工藝聯用。
1.1 沉淀與氣浮技術
平流式沉淀池通過重力沉降去除無機顆粒,適用于高懸浮物廢水預處理。
曝氣沉砂池利用氣旋作用分離砂粒,有機物截留率低于5%,有效防止管道磨損。
氣浮法通過微氣泡粘附乳化油及懸浮物,在含油廢水處理中去除率可達90%以上。
1.2 過濾與吸附技術
石英砂過濾器通過濾料層截留0.1mm以上顆粒,常用于反滲透預處理。
活性炭吸附利用高比表面積特性去除色度、異味及微量有機物,在印染廢水深度處理中應用廣泛。
1.3 膜分離技術
超濾膜可截留0.01-0.1μm顆粒,在市政污水回用中作為MBR工藝核心組件。
反滲透膜脫鹽率超98%,在電子行業超純水制備中不可替代,但膜污染問題導致運行成本較高。
二、化學處理工藝:基于反應轉化的深度凈化
化學處理通過投加藥劑改變污染物化學性質,實現高效去除,但需關注二次污染風險。
2.1 中和與沉淀技術
石灰中和法處理酸性廢水時,pH調節至6-9范圍內,沉淀產物需進行脫水處理。
鐵鹽混凝通過電中和與網捕作用去除膠體,在造紙廢水處理中COD去除率可達70%。
2.2 氧化還原技術
芬頓氧化利用Fe2?/H?O?體系產生·OH自由基,在焦化廢水處理中TOC去除率超85%。
臭氧氧化對難降解有機物具有選擇性,但設備投資為常規工藝的2-3倍。
2.3 電解技術
電催化氧化在含鹽廢水處理中,電流效率受電極材料影響顯著,DSA電極能耗較石墨電極降低40%。
電滲析通過離子交換膜實現鹽分分離,在苦咸水淡化中噸水電耗約3kWh。
三、生物處理工藝:基于微生物代謝的核心技術
生物處理通過微生物降解有機物,具有運行成本低、環境友好的優勢,分為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兩大體系。
3.1 活性污泥法
A2/O工藝通過厭氧-缺氧-好氧串聯實現同步脫氮除磷,在大型污水廠中TN去除率達70%-80%。
氧化溝工藝利用環流曝氣形成溶解氧梯度,在中小城鎮污水廠中污泥產量較傳統工藝減少30%。
SBR工藝通過時序控制實現進水-反應-沉淀-排水循環,在工業廢水處理中抗沖擊負荷能力顯著。
3.2 生物膜法
MBBR工藝通過懸浮載體增加生物量,在改造項目中可提升處理能力50%-1。
生物濾池利用陶粒或火山巖作為填料,在農村污水處理中占地僅為活性污泥法的1/3。
厭氧氨氧化在自養條件下實現氮素轉化,較傳統工藝節省60%曝氣能耗,但啟動周期長達3-6個月。
四、組合工藝與新興技術
4.1 深度處理組合工藝
MBR-RO工藝在垃圾滲濾液處理中,COD總去除率超99%,但膜污染導致化學清洗頻率達1次/月。
臭氧-BAF工藝通過臭氧氧化改善廢水可生化性,在印染廢水回用中出水COD穩定低于30mg/L。
4.2 資源化技術
MVR蒸發在電鍍廢水處理中實現重金屬回收,結晶鹽純度達工業級標準。
硫自養反硝化利用單質硫作為電子供體,在地下水修復中脫氮成本較傳統工藝降低40%。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