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閥門(Motor Operated Valve, 以下簡稱“MOV”)作為關鍵工業控制設備,廣泛應用于大口徑管道系統(DN≥300mm)及高扭矩需求的工況場景。根據API 598閥門測試標準,此類系統多配置蝶閥(Butterfly Valve)或閘閥(Gate Valve)與電動執行機構協同工作。本次事故涉及某廠電動閥門的閥體機械性損壞事件。
● 初始故障現象
1)MOV執行機構在開閥指令下頻繁出現卡滯(Sticking)現象,偶發無法啟動故障;
2)手動輪操作失效,備件庫存不足導致無法更換。
● 維護措施
儀表團隊采取以下應急處置:
1)執行機構扭矩設定值從出廠預設值60%提升至70%;
2)調整后MOV實現短期(20天)正常運行。
● 二次故障發展
設備重啟后出現:
1)閥體異常振動(0.5~2.5mm/s,超ISO 10816-3標準);
2)開/關過程中可聽見金屬摩擦異響;
3)最終導致閥瓣(Disc)與閥座(Seat)結構性損傷。
故障機理分析:
● 扭矩設定失當
行業規范要求(依據IEC 60534-8標準):
1)MOV工作扭矩應維持在額定值的40%~60%;
2)70%扭矩設定造成閥桿軸向推力超標23%(經ANSYS力學模擬驗證)。
后果:
1)閥瓣與閥座接觸面產生局部應力集中(峰值達385MPa);
2)PTFE密封層加速磨損(SEM電鏡顯示磨損率提升47%)。
● 維護程序缺陷
未執行標準故障診斷流程:
1)未進行閥桿同軸度檢測(允許偏差<0.05mm/m)
2)未檢查導向軸承潤滑狀態(要求NLGI 2#潤滑脂填充度≥85%)
關鍵備件管理缺失導致非規范操作
改進建議:
● 技術控制措施
建立MOV動態監測系統:
1)安裝振動傳感器(推薦4~20mA輸出型);
2)設置扭矩閾值報警(60%聯動DCS系統)。
● 管理提升方案
實施RCM(可靠性維護)策略:
1)每2000運行小時進行閥體泄漏測試(允許泄漏率≤0.1%);
2)建立MOV全生命周期電子檔案;
開展專項培訓:
1)MOV故障樹分析(FTA)方法;
2)三維激光對中儀實操培訓。
本案例暴露出三大典型問題:
1)過度依賴參數調整替代機械修復;
2)備件供應鏈應急響應失效;
3)維護人員對MOV失效模式認知不足。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