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膜分離技術在生物化工及制藥工業中的應用(二)
閱讀:690 發布時間:2015-3-10譽維生物
(1)整細胞收集和發酵液澄清
膜技術在整細胞收集和發酵液的澄清中應用zui廣,也zui成功。當目標產物是細胞(如單細胞蛋白、細胞生物催化劑)或胞內產物時,需要將溶液中的細胞分離出來。 發酵淮的澄清,是為了除去發酵液中的懸浮粒子、細胞、細胞碎片,或者回收發酵產物。傳統的分離方法采用離心和預涂真空轉鼓過濾。由于發酵液中固體可壓縮, 濾餅的過濾阻力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大。又由于目標產物往往水含量較高,它的密度與發酵液相差無幾,采用沉降和離心法過濾很困難。錯流微濾和超濾不存在以上 問題,而且操作過程封閉,不易染菌,能耗低,不存在助濾劑處理的問題。
膜技術在整細胞收集中應用的每批處理量為1-100m3,但有關實際應用的詳細內容,國外報道極少,大都屬于公司保密范圍。文獻中報道的大多是 0.1-1m3的中試規模應用。如PALL公司用截留分子量0.2um的膜和夾具組件進行大腸桿菌的分離,處理量為400L,經過6h,溶液中菌體濃度達 到2*1010個/ml濃縮了20倍,裝置的平均通量為35LMH。
*個用膜法從發酵液中分離的發酵產物是甲氧頭孢菌素C,所用膜面積已高達11520ft2。瑞典zui大的KabiVitrum醫藥公司在提取發酵液中鏈激酶 和人生長激素的生產過程中,用微孔膜錯流過濾取代了傳統的離心分離,從而減少了投資,降低了生產噪音,提高了產品的回收率。鏈激酶是釀膿鏈球菌的胞外產 物,相對分子質量為50000。傳統的提取工藝是:鏈激酶發酵液經離心除去菌體,清液再經色譜、沉淀精制后,冷凍干燥制得成品,在新工藝中,離心過程用錯 流微濾取代。采用孔徑為0.45um的微濾膜,膜面積為6m2。3000L的鏈激酶發酵液經過2h過濾,鏈激酶的回收率>90%,濾液的質量與離心相似。
(2)酶、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的濃縮和精制
采用超濾技術處理粗酶液,低分子物質和鹽類可以與水一起透過膜孔除去,而酶得到濃縮和精制。一般采用超濾和重過濾 結合的方法,可以獲得純度較高的酶和蛋 白。目前超濾已用于細菌蛋白酶、葡萄糖苷酶、凝乳酶、褁酶、胰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肝素、β-半乳糖苷酶等的分離。與原工藝相比,采用超濾法提高了酶的 收率,防止酶的,而且簡化了提取工藝,降低了操作成本。
(3)低分子量發酵產品的分離與濃縮
由于發酵液中產品的濃度很低,脫水是生化操作中的關鍵步驟。反滲透非常適合于熱敏性生化產品(抗生素)的分離與濃縮。用反滲透取代真空蒸發,可以節省能耗。 但是反滲透技術的推廣應用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約:
1、由于膜的水能量小,從而增加了膜面積和投資費,當發酵液中糖和鹽含量比較高時,水通量更小;
2、濃差極化和膜污染的影響大,料液在進入膜組件前必須進行預處理;
3、清洗和殺菌要求高。
(4)超濾在血液制品中的應用
血液制品常用的分離純化和精制方法有沉淀、薄膜蒸餾、透析、凍干。同以上幾種方法相比,超濾具有以下優點:
①、 改善產品質量。與凍干、薄膜蒸餾等濃縮方法不同,超濾可以在常溫、低壓條件下進行,過程不加熱、無相變,溶液的PH值、離子強度的調節控制彈性大,有利于 避開引起蛋白質變性的苛刻環境,減輕或避免蛋白質的聚合或分解。同沉淀法相比,因不需要加沉淀劑,并省略了透析等后處理,從而避免了加工過程中的污染和變 性。有效的沉淀通常要求料液中蛋白質 濃度大于0.1%。而超濾可以對濃度甚低的料液進行濃縮。同透析相比,超濾在脫鹽或換鹽時不會稀釋料液,能夠有效地 控制料液的zui終濃度和鹽含量。由于 超濾過程處理料液周期短,因而減少了系統染菌的機會。
②、增加產品收率,提高工作效率。一般來說,采用沉淀法濃縮血漿蛋白的損耗量大于10%,而超淽的蛋白損耗量小于1%。超濾能在數小時內把蛋白濃度提高數 倍,并可同時完成脫鹽等處理,這是凍干等傳統方法無法實現的。此外,超濾過程還可以減少勞動力、設備、能耗和其他材料的消耗。事實上,超濾與傳統方法不僅 可以一對一的替換,甚至可以取代從沉淀、離心、透析到凍干一整套濃縮工序。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與信息,歡迎隨時,只要掃描下方的二維碼,即可關注我們“譽維生物"訂閱號及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