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度分析儀的原理及測量方法
閱讀:958 發布時間:2022-11-21
濁度是指水中懸浮物對光線透過時所發生的阻礙程度。水中的懸浮物一般是泥土、砂粒、微細的有機物和無機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和膠體物質等。水的濁度不僅與水中懸浮物質的含量有關,而且與它們的大小、形狀及折射系數等有關。濁度分析儀可供水廠、電廠、工礦企業、實驗室及野外實地對水樣渾濁度的測試。
濁度分析儀的工作原理:穩態光源發射光線,光線通過裝有待測樣品的容器,后經過傳感器測定散射光強度。樣品中的懸浮顆粒物膠體等物質對光線有散射或吸收作用,導致經過樣品后的散射光線強度有所改變,而散射光的強度與樣品中濁度在一定濃度范圍內成比例關系。
測量方法
透射法:用一束光通過一定厚度的待測水樣并測量待測水樣中得懸浮顆粒對入射光的吸收和散射度,該種方法又稱為比濁法;
散射法:利用測量穿過待測水樣的入射光束被待測水樣中的懸浮顆粒色散所產生的散射光強度來實現,該方法又稱為散射濁度法。散射濁度法又可分為后向散射以及90度散射,其中90度散射方法受顆粒尺寸的影響較小,即使水樣中有不同尺寸的顆粒物仍可取得較高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