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廢水應如何處理?
紡織印染行業作為傳統支柱產業,每年消耗超億噸水資源,排放的印染廢水占全國工業廢水總量的11%左右。這類廢水含有高濃度有機物、重金屬離子和強色度,若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將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土壤污染甚至威脅人類健康。面對日益嚴格的環保政策與水資源短缺壓力,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的革新已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命題。
一、印染廢水治理的三大技術路徑
1. 物理法:從源頭攔截污染
膜分離技術:以超濾、反滲透為核心,通過高強度纖維織物增強中空纖維超濾膜技術,可實現99%以上染料去除率。例如,某企業采用“抗污染超濾膜+特種卷式超濾膜+臭氧氧化+反滲透"組合工藝,將元明粉回用率提升至75%,廢水回用率突破65%。
吸附法:活性炭吸附對COD、色度去除效果好,但成本較高。新型材料如硅藻土、粉煤灰等替代方案正逐步推廣,其過濾孔隙發達且成本降低30%。
沉淀與氣浮:通過投加混凝劑使懸浮物形成大顆粒沉淀,或利用加壓溶氣氣浮法分離乳化油脂,實現色度降低90%、COD去除率50%-70%。
2. 化學法:破解分子級污染難題
氧化技術:臭氧氧化法憑借強氧化性可破壞染料發色基團,對硫化染料、還原染料處理效率達90%以上。而電解法通過直流電源分解有機物,對直接染料脫色率超95%,但能耗成本較高。
中和與混凝:通過投加酸堿調節劑使pH值穩定在6-9,配合堿式氯化鋁、聚丙烯酰胺等混凝劑,可去除分散染料和膠體物質,降低后續生物處理負荷。
3. 生物法:微生物的生態修復力量
活性污泥法:通過曝氣池內微生物降解有機物,對BOD去除率超90%,但需嚴格控制污泥負荷(0.3-0.4 kgBOD?/kgMLSS·d)。
生物膜法: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等工藝通過填料表面微生物膜降解污染物,適合處理高濃度印染廢水,且占地面積小、抗沖擊能力強。
厭氧-好氧組合工藝:先通過厭氧菌分解大分子有機物,再經好氧菌徹di礦化,適用于處理含PVA等難降解漿料的廢水。
高濃度有機物的去除率一般用進出水COD的去除率來表示。洛陽萊博圖公司生產的智能型多參數水質快速檢測儀(LBT-H55)配合專用預制試劑,檢測過程操作十分簡單快捷,十幾分鐘即可完成樣品檢測,大大提高實驗人員工作效率,快速了解被測水樣真實情況,使客戶可以從容應對各種突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