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關于GH4033高溫合金的化學成分、性能、熱處理工藝及硬度的綜合解析:
高溫合金GH4033(GH33)是一種鎳-鉻基沉淀硬化型變形高溫合金,通過添加鋁、鈦等元素形成γ'相(Ni?(Al,Ti))實現彌散強化,在700-750℃高溫環境下具有優異的強度保持能力,同時可在900℃以下維持良好的抗氧化性能16。光棒(光亮圓棒)作為該合金的主要加工形態之一,需通過精密的熱處理工藝調控其組織與性能,以滿足航空發動機轉子零件、渦輪盤等關鍵高溫承力部件的服役需求
GH4033高溫合金的主要化學成分包括:
?鎳(Ni)?:55-59%
?鉻(Cr)?:19-22%
?鋁(Al)?:2-2.5%
?鈦(Ti)?:0.5-1.0%
?鉬(Mo)?:9-10%
?鐵(Fe)?:不大于4.00%
?錳(Mn)?:不大于0.35%
?硅(Si)?:不大于0.65%
?磷(P)?:不大于0.015%
?硫(S)?:不大于0.007%
?硼(B)?:不大于0.010%
?鈰(Ce)?:不大于0.010%?
GH4033合金的物理與力學性能如下:
?密度?:8.15-8.20g/cm3
?熔點?:1320~1375℃
?常溫抗拉強度?:620-800MPa
?高溫(750℃)抗拉強度?:≥500MPa
?延伸率?:≥15%,在高溫下仍保持良好塑性?
GH4033合金的熱處理工藝對其性能的提升至關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固溶處理?:在1080℃±10℃下保溫1-2小時,然后空冷或水冷。此步驟的目的是溶解初始γ'相及碳化物,形成均勻過飽和固溶體,為時效強化提供組織基礎。大尺寸光棒需分段加熱以避免熱應力導致裂紋?23。
?時效處理?:通常分為單階段時效和雙階段時效。單階段時效在700-750℃下保溫8-16小時,空冷。雙階段時效則包括第一階段在750℃下保溫8小時,空冷;第二階段在650℃下保溫16小時,緩冷至室溫。這些處理步驟旨在析出細小γ'相,提升室溫及高溫強度?23。
?穩定化處理?(特殊需求):在800-850℃下保溫4-8小時,爐冷至500℃后空冷,進一步優化組織穩定性?2。
GH4033合金的硬度范圍為HB 321-255,具體數值取決于熱處理制度?
關鍵元素作用:
Ni-Cr基體:提供高溫穩定性與抗氧化基礎;
Al和Ti:形成γ'相(Ni?(Al,Ti)沉淀強化,提升高溫強度;
低C、低雜質:減少晶間腐蝕風險,優化加工性能。
高溫性能
抗拉強度:700℃下≥620 MPa,800℃下可達780 MPa;
抗氧化性:900℃以下氧化速率低,表面形成連續Cr?O?和Al?O?保護膜;
抗蠕變性:750℃/250 MPa條件下持久壽命≥1500小時。
耐腐蝕性
對高溫酸性介質(如硫酸、硝酸)和含氯環境(如海水)表現出優異耐蝕性。
加工性能
冷熱加工性能良好,支持鍛造、軋制、焊接等工藝;熱軋溫度范圍為1120~1160℃,終軋溫度≥980℃。
GH4033的熱處理制度直接影響其力學性能,主要分為以下步驟:
固溶處理:
溫度:1080℃±10℃,保溫8小時,空冷;
作用:溶解強化相,均勻組織并消除加工應力。
時效處理:
溫度:700℃±10℃或750℃±10℃,保溫16小時,空冷;
作用:促進γ'相析出,提升高溫強度和抗蠕變能力。
特殊工藝調整:
對于薄板或小尺寸零件,時效溫度可降至700℃以優化塑性;
環坯和鍛件可采用750℃時效,兼顧強度與組織穩定性。
GH4033的硬度與其熱處理狀態密切相關:
退火態:布氏硬度≤321 HB,便于機械加工;
固溶+時效態:硬度提升至3.4~3.8 HBS/mm(約30~35 HRC),抗拉強度≥900 MPa;
高溫硬度:在800℃時仍保持較高硬度,適用于渦輪葉片等高溫部件。
GH4033廣泛應用于高溫環境:
航空航天: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燃燒室部件;
能源裝備:燃氣輪機轉子、核反應堆高溫構件;
化工設備:高溫反應器、裂解爐管道。
晶粒控制:熱加工時需避免晶粒粗化,防止700℃拉伸塑性下降;
焊接工藝:推薦氬弧焊(TIG),焊后需去應力退火(850℃×2h→600℃→700℃×8h)。
如需具體產品的規格參數(如棒材直徑范圍)或供應商信息,可進一步參考相關標準(如GJB 1953-1994)及企業資料。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