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顯微鏡與人工智能相結合會擦出哪些火花?
閱讀:1085 發布時間:2023-1-5
為什么要使用尼康顯微鏡?有時候想要觀察大小僅幾微米的極小物體,那么需要1000X或更高的倍率,但很多時候觀察的是毫米大小的物體,那么10X-50X倍率就足以完成這項任務。
如今,隨著科研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尼康顯微鏡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又會擦出哪些“火花”?
我國的人工智能進入微觀世界,始于醫療領域。早前就有光學顯微鏡通過人工智能AI技術驅動,運用自定義圖像識別軟件,能在20分鐘內識別和計數血片中的瘧疾寄生蟲。
AI顯微鏡從本質上說并不是一項具體的技術,而是一套技術集成,而這種集成在不同領域,構成內容也不盡相同,簡單來說,AI顯微鏡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圖像的深度學習而得出人工智能報告,圖像采集靠顯微鏡,深度學習源自人工智能的計算機編程。
AI醫學影像篩查領域變得十分廣泛,它的出現能輔助醫生閱讀醫學影像,提示高風險病變的發生,服務眾多患者。由于我國目前每年需約10多萬名病理醫生,但經過訓練的病理醫生占總體比重很小。將病理切片數字化,并用AI算法輔助分析,有助于緩解病理醫生不足的狀況,這也是未來醫療的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與顯微鏡的共同發展應用對微觀成像技術的要求只是基礎,未來,它將對各個應用領域的核心技術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