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個就是核磁共振波譜儀的工作原理了!
閱讀:2799 發布時間:2019-12-18
核磁共振波譜儀結構緊湊,價格經濟,提供了核磁共振(NMR)波譜儀強大的功能。2特斯拉磁體,高分辨率能夠提供其它較低磁場波譜儀器無法顯示的化學信息。核磁共振波譜儀操作簡便。NMR使用經驗有限的學生和技術人員能夠很容易地使用核磁共振波譜儀,進行化合物鑒定和結構分析。該儀器的毛細管位于一個可更換的模塊內,僅需40微升液體樣品。其溫控磁鐵不需要液體制冷劑,也無需使用耗材或定制的實驗室設備。
核磁共振波譜儀廣泛應用于物理學、化學、生物、藥學、醫學、農業、環境、礦業、材料學等學科,是對各種有機和無機物的成分、結構進行定性分析的Zui強有力的工具之一,亦可進行定量分析。目前核磁共振與紅外、質譜儀等其他儀器配合,已鑒定了十幾萬種化合物。
核磁共振波譜儀的原理:
核磁共振譜來源于原子核能級間的躍遷。只有置于強磁場中的某些原子核才會發生能級分裂,當吸收的輻射能量與核能級差相等時,就發生能級躍遷而產生核磁共振信號。
用一定頻率的電磁波對樣品進行照射,可使特定化學結構環境中的原子核實現共振躍遷,在照射掃描中記錄發生共振時的信號位置和強度,就得到核磁共振譜。核磁共振譜上的共振信號位置反映樣品分子的局部結構,信號強度則往往與有關原子核在樣品中存在的量有關。
分類:
1、連續波核磁共振譜儀(CW-NMR)射頻振蕩器產生的射頻波按頻率大小有順序地連續照射樣品,可得到頻率譜;
2、脈沖傅立葉變換譜儀(PET-NMR)射頻振蕩器產生的射頻波以窄脈沖方式照射樣品,得到的時間譜經過傅立葉變換得出頻率譜。
連續波核磁共振譜儀由磁場、探頭、射頻發射單元、射頻、磁場掃描單元、[k1][WU2]射頻檢測單元、數據處理儀器控制六個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