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蘇小姐
- 電話:
- 400-820-3556
- 手機:
- 18521301252
- 地址:
- 上海市浦東新區環科路999弄浦東國際人才港13號樓2樓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近日受國家政策影響,內毒素檢測試劑所用原料鱟(中國鱟及圓尾鱟)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2021年2月25日公告(2021年第3號))。
意味著內毒素檢測試劑原料將受到嚴格管控,目前使用的東方鱟試劑將面臨被斷供的風險,國內藥品、醫療器械放行將面臨困境。
細菌內毒素檢查法目前現行有兩大類方法,即凝膠法和定量法,后者還包括濁度法、顯色基質法和重組C因子(rFC)檢查法。
凝膠法提供了一種簡單的陽性/陰性結果判斷,定量法需要借助酶標儀設備,讀取樣品與鱟試劑/rFC作用后吸光值/熒光值的變化,通過標準曲線,計算出樣品內毒素的含量,以量來評估是否可以放行。
目前中國藥典、美國藥典、歐洲藥典、日本藥典等都接受基于鱟試劑的膠凝法和定量法。
rFC作為一種合成試劑,可以替代來源于鱟血液的美洲鱟試劑(LAL)和東方鱟試劑(TAL)用于內毒素檢測。rFC試劑的主要優點是提高了一致性和可持續性。FDA現已批準rFC因子作為鱟試劑的替代方案,用于生物制品的放行和過程檢測。歐盟和日本法規也均已采納rFC試劑。2020年版中國藥典通則9301附錄里面也有關于重組C因子的檢測說明,但是如需放行檢測,還需要做相關驗證試驗。
Lonza的重組C因子(rFC)和美洲鱟試劑(LAL)可以幫助客戶渡過即將到來的難關,再結合合規、易用而功能強大的內毒素檢測分析軟件WinkQCL,酶標儀,自動化的PTP工作站,可以讓內毒素檢測既高效快速又無其他問題。
2020年5月美國藥典將rFC作為獨立章節引入USP-NF,將鱟試劑的替代品-重組C因子(rFC)作為獨立章節引入USP-NF。該通告旨在為細菌內毒素檢測引入更多的方法,這對于疫苗和其他注射藥物的生產至關重要。
USP還向病毒(COVID-19)疫苗和治療藥物的提供了有關rFC檢測的指南草案,同時表示將繼續于制定與rFC有關的獨立藥典標準。
Lonza PyroGeneTM重組C因子試劑盒是內毒素檢測方法的發展成果。通過體外重組鱟凝血級聯反應的個組分:C因子,重組C因子法只需一部反應,優于傳統LAL法且不依賴動物源成分-鱟血。
PyroGeneTM重組C因子法,激活的C因子直接剪切一個熒光底物,產生的信號被熒光酶標儀識別。由于熒光信號的動態范圍大,相較于傳統的動態LAL法,PyroGeneTM重組C因子法只需一步反應,檢測范圍即可達到5.0EU/ml – 0.005 EU/ml。
rFC合規審批歷史
2012年6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發布了“工業熱原與內毒素檢測的問答指南"文件,將重組C因子法作為LAL法的替代內毒素檢測方法。
2015年7月,歐洲藥典在新起草的章節5.1.10中將重組C因子法作為LAL和家兔熱源測試的替代內毒素檢測方法。
2016年7月1日,章節5.1.10正式生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已經允許了510(K)使用PyroGeneTM重組C因子法進行內毒素放行檢測的藥物臨床申請。
2018年9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使用重組C因子法進行細菌內毒素放行檢測的藥物,一款用于治療成人偏頭痛的單抗藥物。
2018年12月,歐洲藥典起草了重組C因子法細菌內毒素檢測的新章節2.6.32。
2019年1月,繼歐洲藥典(EP)、日本藥典(JP)和美國藥典(USP)之后,第4版本的中國藥典將重組C因子法列為細菌內毒素檢測方法,并將在2020年生效。
2019年12月,歐洲藥典委員會(Ph. Ehu)在第165屆會議上宣布,計劃在下一個版本的四個總章里涵括第2.6.32章,即使用重組C因子法進行細菌內毒素檢測,預計在2021年1月1日生效。
2020年5月,美國藥典(USP)于發布通告表示,將鱟試劑的替代品-重組C因子(rFC)作為獨立章節引入USP-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