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這句標語大概是國內統一的標語之一了,印象中上世紀的工廠門口大都刷著這兩句話,國家最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國內安全生產大檢查,安全生產一直是我們全社會的共識。安全頭盔作為基礎的勞保用品,可謂司空見慣,但是這小小的安全帽到底有多大的保護作用,相信大家就不太說的清了。
安全帽的發明跟啄木鳥有關,科學家根據啄木鳥的生理結構升級了安全帽的設計。在帽頂與頭頂之間用支架留出空隙,放入輕而且有彈性的海綿狀填充物,給我們的頭部增加多重保護墊。
我國在1981年就制定頒布了安全帽的強制標準GB2811-81,后面又在1989年、2007年、和2019年進行了多次修訂,現行的標準GB 2811-2019,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實施,在沖擊吸收、耐穿刺、電絕緣性、側向剛性、阻燃性等性能作了細致的規定。
比如在沖擊吸收性能測試中,標準規定安全帽在一個5kg的鋼制半球在1m高度自由落體沖擊下,傳遞到頭模的力不大于4900N,同時帽殼沒有碎片脫落。這相當于是一個500KG的物體放在安全帽上,安全帽還可以保持完好,所以合格的安全帽還是非常堅固的。但是在部分安全事故中雖然安全帽的狀態很好,但佩戴者仍然受到了嚴重傷害的案例。
國外的一個測試中,實驗人員采用i-SPEED高速攝像機以5000fps的速度采集沖擊過程,慢鏡頭不僅可以清晰的觀察到安全帽的變形過程,也可以計算分析安全帽的變形量。實驗人員同時發現由于材料的韌性,安全帽在發生大的塑性變形后仍能保持一部分彈性形變,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有些時候,安全帽的外觀相對良好,但佩戴人員卻受到了很大傷害,很可能就是安全帽發生了較大的彈性形變,墜落物侵入過多對佩戴人員的頭部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導致其受到嚴重傷害。后面沖擊力吸收后,安全帽彈性恢復,外觀保持良好。
最后小編倡議大家一定要使用質量合格的安全帽,關鍵時刻可以幫大家更好的保護自己。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