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氨基甲酸酯事件背景 :
2002年5月20日,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金涵鄉發生了一起27人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臨床調查及實驗室檢驗結果,確認是空心菜上殘留的氨基甲酸酯類農藥----“mie多威”所引起的。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GB 2763-2016和GB 5748-2006等標準,分別對食品和生活飲用水中的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做了*;也出臺了GB 232000.112-2018、23200.105-2016、GB/T 5750.9-2006、HJ1025-2019、HJ960-2018、NY/T 761-2008、SN/T 1017.7-2014、GB 5085.6-2007等一系列標準,分別對植物源性食品、肉及肉制品、生活引用水、固體廢物、土壤和沉積物、蔬菜和水果、出口糧谷及危險廢物中的氨基甲酸酯的檢測進行了規定。
2. 氨基甲酸酯介紹
氨基甲酸酯是一類氨基或胺基直接與甲酸酯的羰基相連的化合物,通式為RNHCOOR′。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具體中毒癥狀在連續工作3小時后開始出現,開始的中毒癥狀為中毒者感覺不適并可能有嘔吐、頭痛和眩暈,疲乏和胸悶;以后病人開始大量出汗和流唾液(流口水),視覺模糊,肌肉自發性收縮、抽搐,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少數人可能出現陣發痙攣和進入昏迷。一般在24小時內*恢復(極大劑量的中毒者除外),無后遺癥和遺留殘疾。
3. 抽檢要求
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2021年版之氨基甲酸酯,共涉及茶葉及相關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和食用農產品四大類的31種食品中5種氨基甲酸酯和3種衍生物的抽檢細則,詳細抽檢樣品種類、檢驗項目、依據法律法規或標準及檢測方法見下表:
4. 殘留情況
參考文獻:不同種植方式下土壤和蔬菜中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狀況研究
5. 原理
樣品中的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經提取凈化后,經液相色譜分離,在堿性加熱條件(氫氧化鈉)下,水解生成甲胺(見式(1)),與衍生試劑反應生成具有強熒光性物質(1-甲基-2-吲哚類化合物)(見式(2)),熒光檢測器檢測,根據保留時間定性,外標法定量。
6. 實驗條件
a)色譜柱: C 18 柱,柱長 150mm ,內徑 4. 6mm ,粒徑 5 μ m ,或等效柱。
b ) 流動相:甲醇水或者乙腈水梯度洗脫。
c ) 流速: 1. 0mL / min 。
d ) 柱溫: 室溫。
e ) 檢測波長:激發波長 330nm ,發射波長 465nm 。
f)衍生溫度A:100℃
g)衍生溫度B:室溫
h)衍生A流速:0.3mL/min
i)衍生B流速:0.3mL/min
注:如需優化后的方法,請于我們聯系
7. 方法
選取大米樣品,按照GB 23200.112-2018進行12種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的檢測,加標水平為200ng/g
8. 數據及譜圖
上圖為大米和大米加標(0.1mg/kg)的數據及回收
上圖為1ppm的12種氨基甲酸酯混標
9. 所需耗材
產品編號/貨號 | 名稱 | 型號/規格 |
PR-185150 | C18色譜柱 | 15cm*4.6mm*5um |
NH5006 | 氨基柱 | 500mg/6mL,30T |
YS-CB-001 | 氨基甲酸酯衍生試劑包 | 1L |
EQ-EVP 3024 | Pribolab®真菌毒素濃縮器 | EQ-EVP24 |
EQ-MDS2010 | Pribolab®MDS多功能光電衍生系統 | MDS-3000 |
注:上表為GB 2763-2019中的氨基甲酸酯*,KE百威為ke百威和3-羥基ke百威之和,ti滅威為ti滅威及其砜和亞砜之和,部分*為臨時*,單位為mg/kg;其替代標準GB 2763-2021將于2021-09-05實施,屆時再與大家分享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