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180.1585.3030 江蘇常友市政管道清淤檢測非開挖修復公司,針對黑臭水體整治關鍵技術中的管網普查及修復技術進行經驗介紹,點狀樹脂固化修復市政管道清淤疏通CCTV檢測、業從事城市排水管道、市政管道、雨污水管道清淤、檢測、非開挖修復工作,我們常友市政可以提供服務,備有大清淤、吸污車輛,管道檢測機器人、QV檢測儀,紫外光固化修復設備、熱蒸汽固化修復設備,技術熟練。分為局部修復和整體修復兩大類,局部修復指只對舊管道內的局部破損、接口錯位、局部腐蝕等缺點進行修復的方法,包括嵌補法、不銹鋼發泡筒法、點狀原位固化法等;,黑臭水體整治管道清淤檢測技術之管網普查管道非開挖修復修復技術案例,選取的三個案例分別是蘇州市排水管網普查及非開挖修復、昆山市開展雨污水管網普查工作、泰州市污水管網及排水戶普查工作,
案例一蘇州市排水管網普查及非開挖修復
項目背景
污水管網是城市重要的市政設施,其功能狀況與水環境改善直接相關。蘇州城區有污水管網近2000km,其中部分管網已使用近30年,老化嚴重,功能和結構狀況較差,滲漏現象較多,突出表現在旱季時污水滲漏入河,而雨季時大量外來水進入污水管道致使污水漫溢入河。
近年來,蘇州市排水管理部門結合日常養護,通過管道內窺鏡、CCTV等先進技術對污水管道功能性、結構性狀況進行排查評估,追根溯源查找雨污互通點、管網破損點和錯接私接點,共整改問題3000余個。在全國探索使用技術可靠、施工面小、修復效果好的非開挖修復技術,對部分老舊管網進行整體修復,尤其是混凝土管道和磚砌污水窨井的整體修復,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已修復區域污水管道滲漏、漫溢得到明顯控制,污水廠進水濃度穩步上升,河道水質改善明顯。
實施程序
1. 摸排調查確定管網修復區域
前期通過CCTV 結構性檢查及網格化調查,發現部分老小區、老街巷等處的污水支管存在管道滲漏、管道與窨井口連接處滲漏、窨井井壁、底板滲漏等問題。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開展系統性修復,實施范圍為蘇州城市中心區,北起滬寧高速公路,南至京杭大運河(東西),西起京杭大運河(南北),東至蘇嘉杭高速公路,另包含教育園北區、吳中區西塘河以西區域、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北區、平江新城以北區域、虎丘濕地公園,面積約106km2。
2. 制定計劃確保工作任務落實
2016年10月,市委市政府組織召開專題會議,明確了清水工程方案,2016年底啟動蘇州城市中心區污水管網修復工程。2017年3月,市水務局組建城市中心區污水管網完善及修復工程項目處,作為控源截污工程的項目法人,有效推進項目各項工作。發改委可研批復后立即開展各項工作,明確工作目標,制定工作計劃,做到每個環節不脫節。
3. 認真調研比對選取工藝
由于大范圍開展管網非開挖修復在全國范圍內較少,市排水管理部門在工藝選擇上做了大量的前期調研工作。市水務局組織中國非開挖協會、江蘇常友市政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公司,上海非開挖技術協會、中國地質大學等行業內的專家對管網修復方案進行了咨詢論證,考慮到管網非開挖修復的時效性,為把對居民正常排水及出行的影響降低到小程度,終采用紫外線原位固化(UV-CIPP)、原位點狀固化和離心噴涂工藝對管道和窨井進行修復。
4. 嚴格管理大力推進現場施工
為確保項目實施,實行“定責到人、定期到日,周調度、月督查,現場協調、現場落實”的制度,將項目實施進度用表格進行細分,形成詳細的推進計劃,明確工程標準和重點難點,確定具體的完成期限。定期召開項目推進協調會,對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現場協調、現場落實、及時解決。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已完成清水通道、重點河道周邊37km管道修復施工。
實施效果
1. 經濟效益
通過非開挖內襯修復,使老舊污水管道煥發新生,大大減少翻建的工程費用。經測算,已完成修復區域在減少污水滲漏入河的同時,可減少外來滲入水量約5000噸/ 天,節約污水廠年運行經費近200萬元。
2. 環境效益
已完成修復區域的污水泵房月平均運行液位下降50cm以上,所轄管網運行液位也明顯下降,旱季低水位運行更加可控,雨后污水運行水位也得到有效控制,汛期污水滿溢風險降低。
3. 社會效益
傳統開挖修復妨礙交通、破壞環境、影響市民生活,社會反響強烈。而非開挖修復具有施工時間短、設備占地面積小、施工方便等優點,對居民出行、生活影響較少,低影響、低擾度,獲得老百姓的*。
總結
控源截污是一項長期、復雜、動態變化的工作,在工程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堅持建、管結合,保證工程效益的大體現。整個修復項目將在2018年全部完成,從而有效控制蘇州污水入河,減少雨水滲入污水管網,使蘇州的河道“水清、岸綠、景美”,*與提升城區水環境,提升污水廠處理效率,推動構筑蘇州生態宜居高地,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案例二昆山市開展雨污水管網普查工作
項目背景
昆山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境內河網密布,水系發達,地勢平坦。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建設項目啟動實施,也給區域水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昆山市政府適時提出全市排水管網精細化普查工作,先后下發了《2016到2017年全市管網普查控源截污方案》和《昆山市城鎮污水處理廠實施方案》,形成了制度健全、措施得當、責任分明的推進模式,并列入市重點實事工程。通過*查明排水管網混接、污水直排入河等問題,為控源截污工作提供詳盡可靠的基礎資料。
普查目的
排水管網普查主要內容為排水管線探測、排水管線檢測、附屬設施調查、內業數據入庫、雨污分流情況統計、水力模型分析等。通過建立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為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的原始資料和基礎數據;通過水力模型的計算分析,提出對現狀管網經濟合理的改造方案,規范雨污水管網的接駁狀況;充分挖掘現有雨水管網的能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澇功能,為海綿城市的建設提出有效的措施和方案;同時為下一步的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體治理提供支撐。
普查內容
(1)無測繪資料的排水(雨污)管道探測:排水(雨污)管道名稱、管徑、管內底標高、材質、長度、建設年代、排水性質、流向、地面高程、權屬單位、混接詳情、地下排水暗涵等。
(2)附屬設施情況:井室的尺寸、用材、形式、坐標、井深、井內狀況(水深、泥深)等。
(3)排水(雨污)泵站位置、設計流量、服務范圍、建設時間、進出水管徑、進出水口位置、在線監測和運行情況等。
(4)按照水務綜合管網信息系統的外業數據格式要求,創建雨污水管網數據點線表,表中除必須錄入以上內容外,還需注明的項目有:
① 地面建(構)筑物:泵站、污水廠等;
② 管線特征點:變徑點、變深點、變材點、多通點;
③ 附屬物:閥門、放水口、排泥閥、各種窨井、雨水篦;
④ 量注項目:管徑、斷面、埋深、井深、水深、泥深;
⑤ 測注高程位置:管底及地面高程。
① 地面建(構)筑物:泵站、污水廠等;
② 管線特征點:變徑點、變深點、變材點、多通點;
③ 附屬物:閥門、放水口、排泥閥、各種窨井、雨水篦;
④ 量注項目:管徑、斷面、埋深、井深、水深、泥深;
⑤ 測注高程位置:管底及地面高程。
(5)編制雨污水管線CAD圖。
(6)管道功能性和結構性缺陷檢測,查明管道和井室內部狀況。
(7)雨污分流情況(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沿街商鋪等地塊排水)、排水戶的雨水和污水接管情況(接管形式、接入點的坐標)。
(8)普查區域內高程、平面控制點的引測及加密。
檢測手段
通過CCTV檢測、聲納檢測、QV檢測等技術手段,對管道進行缺陷統計、評估、修復指數計算等,形成管道的缺陷統計表、評估表、缺陷圖片的詳解圖等成果圖表,為開展管道修復、清淤、養護等工作提供依據。
普查實施情況
普查要求查明管網的拓撲關系,污水管網需要探測與檢測,雨水管網只需進行探測。普查范圍覆蓋昆山市行政區域的建成區,即:昆山開發區、昆山高新區、花橋開發區、周市鎮、巴城鎮、陸家鎮、千燈鎮、張浦鎮、錦溪鎮、周莊鎮。普查范圍約為690km2,排水(雨污)管網總長度約為13990km,總投資約9105萬元(中標價),普查通過市政府采購平臺公開招標,分三個階段實施:
1. 階段:中環內排水管網普查
中環內和鐵南片區作為全市啟動的普查區域,面積約90km2,其中約30km2開展排水管網的結構性及功能性檢測,涉及老城區、老開發區、鐵南區。實際完成排水管網探測2310km,檢測904km。
2. 第二階段:北區污水廠污水收集范圍內排水管網普查
復制中環內普查經驗,推進北區污水廠服務范圍精細化普查工作,普查范圍約為130km2,共分為兩個標段同步推進,累計完成排水管網探測約3308.37km(其中污水管1542.5km、雨水管1765.87km),排水管網檢測648.5km,測量3308.38km。
3. 第三階段:區鎮排水管網普查
區鎮排水管網普查包括昆山開發區、昆山高新區、花橋開發區、周市鎮、巴城鎮、陸家鎮、千燈鎮、張浦鎮、錦溪鎮、周莊鎮等 10個中環外各區鎮,普查范圍約為470km2,雨污水管網探測約8376km,共分為三個標段,累計完成排水管網探測約7446.742km(其中污水管2935.444km、雨水管4511.298km),排水管網檢測2431.19km,測量7426.062km。
普查成果
1. 管網混接類型
市政管網的混接點多為接管混接,絕大多數為小區、商業等排水戶與市政排水管網的接管處,占比較高。小區內排水管網混接點中,立管混接占比較多,主要是落水管雨水排入污水井或污水立管排入雨水井。合流小區內,因雨水流入污水管造成的混接點數量較一般改造后的小區多一倍。改造后的小區,主管上的混接普遍較少,但是在源頭上仍然未能改變雨污合流的現狀。
2. 管網檢測情況
市政道路管道缺陷以功能性缺陷居多。其中,以沉積、結垢及障礙物為主要缺陷,較為嚴重的功能性缺陷以沉積為主。結構性缺陷多以支管暗接、變形、錯口、異物穿入、腐蝕、破裂、起伏、滲漏、脫節等輕微缺陷為主,較為嚴重的結構性缺陷為管道變形及錯口、破裂。小區排水管道缺陷以功能性缺陷居多。其中,以沉積、浮渣、結垢、障礙物主要缺陷,同時,以沉積和障礙物占絕大多數。管道結構性狀況較為良好,其中以變形、錯口、異物穿入、破裂、起伏、滲漏、脫節等輕微缺陷為主。
案例三泰州市污水管網及排水戶普查工作
污水管網缺陷普查工作
污水干管疏通、檢測是泰州市城區污水干管普查及污水管網全覆蓋方案設計項目五大任務之一。
1. 階段
2016 年,市住建局通過公開招標,采用設計、施工一體化方式實施普查工作。合同簽訂后,項目實施單位會同業主、設計部門選取了不同方向、不同路段、不同管徑、不同管材、不同埋深的管段進行了疏通檢測。
(1)項目實施范圍
市住建局負責管理的城區(城南)污水處理廠覆蓋范圍內(東至海陵工業園區、西至南官河、南至姜寺路、北至南通路及城河)污水干管的普查、檢測疏通,主要河道水質常規分析檢測及規劃設計( 包含雨污分流方案、控源截污方案等)。
(2)管網普查內容
對(城南)污水處理廠覆蓋范圍約140km 污水管道進行普查,提出普查方案及技術措施,提交普查成果。普查成果主要包括: 管線測繪成果電子地圖,包括污水管網平面位置、高程、埋深、走向、規格、材質,檢查井坐標、高程與數量,排水口位置和數量等。
(3)管網檢測疏通內容
對污水干管進行CCTV 檢測,長度約26km,查明污水干管破損、變形、淤積、通暢狀況等,檢測過程應符合《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的要求; 提出檢測方案及技術措施,提交檢測報告;對需要疏通的管道進行疏通。
(4)普查結果
檢測、疏通涵蓋的管道材質有砼管、HDPE雙壁波紋管、玻璃鋼管、球墨鑄鐵管、PE 管;涉及的管徑300-1100mm;涉及的埋深1-11m。檢測發現存在結構性缺陷共13處、功能性缺陷21處,檢測段基本覆蓋了泰州市城南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范圍,較地反映了污水干管的基本情況。
2. 第二階段
2017年,市住建局在階段普查基礎上,繼續開展市本級范圍內污水管網普查工作。
(1)普查范圍
泰州市主城區,包括濟川路以南和濟川路以北等區域,分為兩個標段實施。
(2)普查結果
共疏通清淤、檢測管長約50km,涵蓋的管道材質有砼管、HDPE雙壁波紋管、玻璃鋼管、球墨鑄鐵管、PE管,涉及的管徑300-1200mm,涉及的埋深1-10m。
在疏通、檢測中發現的結構性缺陷主要有:管道軸線變形、管道破裂、錯位、滲漏、支管暗接等。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管材質量沒有達到設計標準,二是施工過程中降水、環沙、壓實不到位,三是交叉施工過程中施工機械對管道造成的二次傷害,四是管網內長期不平衡運行造成的,五是地面荷載超出設計荷載而形成對管道的間接傷害。
功能性缺陷主要是管道內封堵墻未拆除或拆除不凈,檢查井被掩埋,管道內大量的建筑垃圾及注漿塊,管道內洼水,管道起伏下沉,這是本次檢測普遍存在的問題。形成的原因有:一是原施工單位在后撤離現場時未將封堵墻拆除或拆除不凈;二是市政單位在交叉施工時未及時交接,導致檢查井被掩埋等。
(3)結果應用
根據檢測報告中的破損情況,制定整改方案進行維修。
3. 通過兩年的普查結果,總結如下
(1)污水干管應盡量保持在軸心以下水位以保證正常運行,污水處理廠建設應與管網污水收集量同步配套。
(2)新建設管道除進行傳統的閉水試驗還必須同步進行CCTV視頻檢測,并規范驗收交接程序。
(3)管材質量應達到設計標準,施工過程中按標準回填、降水、環沙、壓實到位;交叉施工過程中應避免施工機械對管道造成的二次傷害;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要加大管道的負荷設計,避免超出設計荷載而形成對管道的間接傷害。
(4)所有管網每年進行30%以上的疏通、檢測等常態養護,這樣三年可維保一輪。每五年左右進行一次結構性檢測,同時在資金和設備上給予充分的保證。
(5)市政單位在進行市政工程交叉施工時,應加強監管,嚴禁未經許可掩埋檢查井等管網附屬設施。相關部門要形成溝通機制,對已掩埋的要限期整改到位。
(6)小區內部及部分道路雨水接入污水的現象較為普遍,應加大整治力度。
(7)建立專門的監管機構,進行規范化管理。
排水戶普查工作
1. 階段
2016年,為摸清泰州市主城區范圍內各企事業單位、個體業主等用水及排水基本情況,為編制市區污水管網全覆蓋方案提供基礎資料,促進市區排水管理工作規范化,市住建局通過媒體宣傳,并編印《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 住建部令第21號) 宣傳手冊,開展市區排水戶普查工作。
(1)普查分區
本次普查將普查區分成6個作業區,具體為:
一區:北到南通路,南到濟川路,西到南官河,東到春暉路。
二區:北到南通路,南到濟川路,西到春暉路,東到泰安路。
三區:北到濟川路,南到永定路,西到南官河,東到春暉路。
四區:北到濟川路,南到永定路,西到春暉路,東到泰安路。
五區:北到南通路,南到永定路,西到泰安路,東到先鋒河。
六區:北到永定路,南到姜寺路,西到南官河。
一區:北到南通路,南到濟川路,西到南官河,東到春暉路。
二區:北到南通路,南到濟川路,西到春暉路,東到泰安路。
三區:北到濟川路,南到永定路,西到南官河,東到春暉路。
四區:北到濟川路,南到永定路,西到春暉路,東到泰安路。
五區:北到南通路,南到永定路,西到泰安路,東到先鋒河。
六區:北到永定路,南到姜寺路,西到南官河。
(2)作業方式
通過廣播、電臺、電視臺、報紙和網絡等媒體進行廣泛的宣傳和發動,使普查對象和廣大市民對本次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基本的認識,從而積極配合普查人員的入戶普查。
根據調查內容制定調查登記表。普查人員配備輕型電動車做為交通工具。每個區安排一個作業組,以道路為徑線,由東向西、由北到南進行調查,確保不留盲區。
普查人員持入戶普查證和市住建局下發的普查文件進行普查,對普查參數認真查證,對排水口、沉沙池、隔油池等設施進行現場校對,力保所查內容準確,對部分不配合的單位反復宣傳并解釋,保證普查比例達到99%以上。
(3)普查范圍
主城區污水管網覆蓋范圍內工業企業、建筑、醫療機構、機關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城市綜合體、洗車場、農貿市場、營業面積大于100m2或日均用水量超過5m3的餐飲企業等,要求各相關單位及用戶根據住建部第21號令填寫《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申請表》。市住建局組織人員對排水戶排污情況,對照《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申請表》填寫的內容進行核查。
(4)普查內容
包括排水戶基本信息、證書辦理情況、排水口數量和位置、排水量、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項目及濃度等;對于新增排水戶,嚴格按照住建部21號令要求,辦理排水許可證;對于既有排水戶,進行現場查勘,補辦或延續排水許可證;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排水戶檔案資料并建成城鎮排水許可管理信息系統。根據普查結果,對排水戶進行分類,制定分類管理、分步實施的方案,對符合許可條件的申請人作出準予排水許可決定;對違反法律、法規的污水排放行為予以糾正。
(5)普查成果
本次普查累計普查排水戶1061戶,分餐館、城市綜合體、學校、小區、農貿市場、洗車場、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業企業、洗浴、建筑業、醫療機構和賓館等12個類別。
本次調查的1061戶中,調查后形成基本資料的為1038戶,其中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106戶,住宅小區32戶,餐飲酒店等540戶,洗車場86戶,其他公共建筑等297戶。
餐飲、酒店行業中設置隔油池的戶數為79戶, 占比約14.6%;洗車場設置沉砂池戶數為22戶,占比約25.6%。
所有排水戶中,已辦理排水許可證的僅為22戶,占比2.07%。
調查排水戶中,污水直接接入雨水管網的有224戶,占比約21.11%。
(6)發現的主要問題:
① 老城區雨污合流現象嚴重;
② 中小餐館基本沒有隔油池或者隔油池不標準,起不到隔油的作用;
③ 大部分洗車場沒有沉淀池。
④ 辦理排水許可證的排水戶極少。
① 老城區雨污合流現象嚴重;
② 中小餐館基本沒有隔油池或者隔油池不標準,起不到隔油的作用;
③ 大部分洗車場沒有沉淀池。
④ 辦理排水許可證的排水戶極少。
2. 第二階段
2017年,為逐步規范城市排水許可監管工作,加大排水許可證發放力度。
(1)宣傳階段
2017年6月份,由市住建局組織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當面通知轄區內排水戶盡快按照相關要求補辦排水許可證。
(2)整改階段
宣傳階段效果較為明顯,行政審批局受理的排水許可證數量明顯增加。但是,經現場踏勘,部分既有排水戶仍存在接管不標準、未設置隔油池、排水去向不明、將污水就近接入雨水管網等問題。市住建局針對此類情況,對符合辦理條件的出具現場踏勘意見書,指導相關排水戶按規范接管;不符合辦理條件的排水戶發出整改通知書,責令其限期整改到位。
(3)查處階段
市住建局城建監察支隊會同環保部門,根據國家、省排水管理法規、規定,對未能限期整改、拒不辦理排水許可證、違法排污的排水戶進行查處。
完善排水許可管理配套措施
在開展排水管網檢測、排水戶普查的基礎上,市住建局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先后印發《關于辦理排水許可證的通知》(泰建發[2017]138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施工工地排水管理的通知》(泰建發[2018]140號),逐步規范城市排水許可管理。同時,逐步擴大普查范圍,督促各區住建局參照市本級的做法,同步開展污水管網和排水戶普查工作,為市區基本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的目標打好基礎。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