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土壤修復的“烏金”
如今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關注的環保重點問題,“土十條”頒布在即,“拯救”土壤戰役的槍聲勢必會響徹中華大地。早前,國家出臺《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全國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0-2015年)》文件治理土壤污染問題。近兩年,國家對于土壤污染問題高度重視,并多次投入專項資金用以治理。
2014年,環保部通過《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審議,計劃包括建設6個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示范區,預計單個示范區的財政投入在10億至15億元之間。2015年,*為支持30個地方重點區域重金屬治理和37個重金屬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示范工程,下達了重金屬專項資金36億元。
“沒有安全的土壤,哪有放心的‘菜籃子’、‘米袋子’、‘水缸子’?‘毒地’上建起來的房子,再漂亮也不是安全的家。”長期關注土壤環境保護和土壤修復問題的*委員、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長周建民在今年的*會議上再次呼吁保護土壤環境。
對于土壤類型以及土壤污染物的來源與種類的不同,選擇土壤修復的方法與措施也不同,除了我們所了解的傳統的土壤修復的手段和技術外,有一個容易被大家忽視的方法也對于土壤修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被稱作土壤修復“烏金”的腐植酸。實踐證明,腐植酸對于土壤修復和改良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腐植酸生于土壤,在土壤中的作用,已是農業和環境化學界*的事實。以往的對于腐植酸的認識還停留在改良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維持微生物活性方面,如今大家逐漸把修復污染土壤的重擔移交到了腐植酸的肩上。
那么腐植酸究竟有什么能耐能夠扛起修復土壤這面大旗的呢?
1、 腐植酸改變了被污染的土壤中重金屬存在的形態
重金屬的累積和富集帶給土壤極大的壓力,其存在于土壤中的形態多數都是螯合態或者絡合態,腐植酸富含大量離子,它可以用自身的離子替換掉螯合態和絡合態中重金屬離子,使土壤恢復往日肥力,農作物產量也得到增加。
2、 腐植酸降低了被污染的土壤中有機物的毒害程度
土壤的另一個“破壞者”是有機污染物,來源主要是石油及裂解產物、農藥、有機合成制品(如塑料地膜等),腐植酸能夠通過增加對有機物的吸附量和穩定性,固定在土壤中,使污染物失去活性,或者誘導有機物的活性自由基光解、化學降解,從而達到為土壤“解毒”的功效。
無論土壤修復的技術如何*,都不能*清除污染物,只能以就地修復為主,目標只有兩個,降低污染物的活性,將其“釘死”在微孔或者固體顆粒上;二是將污染物分解,提高它本身的移動性或溶解性。從這兩點看,腐植酸都有用武之地。
目前,對于腐植酸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肥料領域,如早些年的“噴施寶”是我國zui早研發利用腐植酸生產多元素肥料的企業;現如今風生水起的河北天人集團的“黑肥”在原來撒可富肥料的基礎上研發,效果是農民們喜聞樂見的大豐收。
由于利用腐植酸來修復土壤的技術投入較大,周期較長,集約化和規模化特征明顯,不能像其對化肥和農藥那樣在短期內見效,而且近期主要反映在生態環境效益上,局部經濟收益暫時難以實現,因此要想真正利用腐植酸來修復土壤,單靠肥料企業是不夠的,還要靠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劃、立項、組織和統籌。
XOS重金屬檢測儀,產品主要用于工業和市政廢水以及土壤中的重金屬檢測,包括鉛,砷,鎘,鋅等多達幾十種元素,無論是單一元素還是多元素檢測,客戶只需一鍵操作就能獲得的測量結果,分析快速。分析儀無需試劑和化學消耗品以及樣品預處理,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