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次氯酸鈉發生器的運行原理
閱讀:217 發布時間:2024-4-10次氯酸鈉發生器是一種常見的消毒設備,廣泛應用于水處理、衛生、等領域。它通過電解鹽水制備次氯酸鈉溶液,進而產生具有強氧化性的次氯酸,以達到消毒的效果。
次氯酸鈉發生器的運行原理。
一、電解池
次氯酸鈉發生器主要由電解池、電源和控制系統組成。其中電解池是發生器的核心部件。電解池內部通常有陽極和陰極兩個電極,它們分別連接正極和負極。當電源接通后,正極會產生氯離子,而負,極會產生氫離子。
二、電解過程
在電解過程中,電解池內的鹽水(氯化鈉溶液)會被電解產生氯氣和氫氣。陽極上的氯離子會接受電子,轉化為氯氣。陰極上的氫離子則會失去電子,轉化為氫氣。同時,在電解過程中,氯離子和水分子會發生反應,生成次氯酸和氫氧根離子。次氯酸是一種強氧化劑,具有很強的殺菌消毒能力。
三、控制系統
次氯酸鈉發生器中的控制系統起到監控和調節電解過程的作用。通過控制電流的大小和電解時間,可以調節次氯酸鈉的濃度和產量。同時,控制系統還能監測電解池內的溫度、電解液的濃度等參數,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
四、設備特點
次氯酸鈉發生器為組合形式,鹽的溶解,稀鹽水的調配,投加計量及次氯酸鈉循環發生在一只槽體內進行,投資少、設置靈活。發生器為管狀、內冷、單、串開相接的組合形式,發生器陽以鈦為基體,涂二氧化釕,電位低。在正常操作情況下.每支每次連續發生200—300小時。次氯酸鈉發生過程為隔膜式自然循環形式,因此,鹽利用率高,電解過程電流,次氯酸鈉產率大,能耗小,運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