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養基滅菌方法的選擇
滅菌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學法殺或除去物料及設備中一切有生命物質的過程。滅菌方法大致可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種。物理方法主要有蒸汽(高溫)、 電磁波和輻照等方式, 蒸汽滅菌屬于經典式的滅菌方法, 而電磁波滅菌多采用 2450nm和915nm微波滅菌和超聲波滅菌。輻照滅菌可分為離子性輻照和非離子性輻照。非離子性輻照采用zui廣泛的是253.7n m波長的紫外線,由于光源發出的強度所限,雖不存在殘留問題,但以上物理滅菌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化學方法多采用強氧化劑,如過氧化氫、過氧乙酸、環氧乙烷、鹵素等, 化學滅菌主要是依靠強氧化劑的氧化能力與細胞酶蛋白中的一SH一巰基結合轉化為一SS一 基,破壞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干擾細菌酶系統的代謝,使其失去活性。按照分子生物學的觀點,就是對細胞的DNA進行氧化性損傷,從而抑制細胞的增殖。使用化學滅菌會對
容器和包材以及設備產生一定量的殘留污染,必須采取嚴格的措施控制殘留,以保障zui終產品的安全性。
利用飽和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稱為濕熱滅菌法。由于蒸汽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而且在冷凝時會放出大量的冷凝熱,很容易使蛋白質凝固而殺死各種微生物。從滅菌的效果來看,干熱滅菌不如濕熱滅菌有效,溫度升高10℃時,滅菌速度常數僅增加2—3倍,而濕熱滅菌對耐熱芽孢的滅菌速度常數增加的倍數可達到8一l0倍,對營養細胞則更高。
2 濕熱滅菌原理
在發酵工業中,對培養基和發酵設備的滅菌,廣泛使用濕熱滅菌法。工廠里,蒸汽比較容易獲得, 控制操作條件方便,是一種簡單 而又價廉、有效的滅菌方法。用濕熱滅菌的方法處理培養基,其加熱溫度和受熱時間與滅菌程度和營養成分的破壞都有關系。 營養成分
的破壞將影響菌種的培養和產物的生成, 所以滅菌程度和營養成分的破壞成為滅菌工作中的主要矛盾, 恰當掌握加熱溫度和受熱時間是滅菌工作的關鍵。
微生物受熱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高溫使微生物體內的一些重要蛋白質,如酶等,發生凝固、變性,從而導致微生物無法生存而死
3 滅菌溫度和時間的選擇
當培養基被加熱滅菌時,常會出現這樣的矛盾,在加熱殺死微生物的同時,培養基中的有用成分也會隨之遭到破壞。實驗結果證明,在高壓加熱的情況下,培養基中的氨基酸和維生素極易被破壞如在121℃,僅20 min,就有59%的賴氨酸和精氨酸及其他堿性氨基酸被破壞,蛋氨酸和色氨酸也有相當數量被破壞。因此,選擇一種既能滿足滅菌要求又能減少營養成分破壞的溫度和受熱時間,是研究培養基滅菌質量的重要內容
提供商 |
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下載次數 |
60次 |
資料大小 |
102KB | 資料類型 |
JPG 圖片 |
資料圖片 |
-- | 瀏覽次數 |
3104次 |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