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閱讀:1205 發布時間:2016-9-19
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包括三方面:
(1)直接損傷
放射性物質直接使機體物質的原子或分子電離,破壞機體內某些大分子如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質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
(2)間接損傷
各種放射線首先將體內廣泛存在的水分子電離,生成活性很強的 H+、OH-和分子產物等,繼而通過它們與機體的有機成份作用,產生與直接損傷作用相同的結果。
(3)遠期效應
主要包括輻射致癌、白血病、白內障、壽命縮短等方面的損害以及遺傳效應等。根據有關資料介紹,青年婦女在懷孕前受到診斷性照射后其小孩發生 Downs 綜合癥的幾率增加 9 倍。又如,受廣島、長崎原zi彈輻射的孕婦,有的就生下了弱智的孩子。根據醫學界人士的研究發現,受放射線診斷的孕婦生的孩子小時候患癌和白血病的比例增加。[3]
進入人體的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繼續發射多種射線引起內照射。當所受有效劑量較小時,生理損害表現不明顯,主要表現為患癌癥風險增大。應當指出,*沒有必要擔心食品中自然存在的非常低的放射性。近年來有專家認為小劑量輻照對人體不僅無害而且有某些好處,即所謂興奮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