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自動監測儀HJ/T 175—2005
5.3.2.1 自動測量功能
用人工方法或降雨監測儀試驗裝置模擬幾場降雨,檢查當有降雨信號并達到起始監測降雨量后,監
測儀是否能夠開始實時測量pH 值、電導率和降雨量等,待降雨結束后,檢查監測儀,應滿足4.2.1.1、
4.2.1.2、4.2.1.3 規定的要求。
5.3.2.2 數據導出功能
通過 RS232/RS485、有線或無線等傳輸方式,檢查監測儀中存儲的數據能否進行異地傳輸。
5.3.2.3 采集混合樣功能
用人工方法或降雨監測儀試驗裝置模擬一場降雨,當降雨量大于起始監測降雨量時,觀察采樣桶是
否開始收集雨水,并將鉑電阻溫度計置于采樣桶內,檢測采樣結束后雨水樣品的保存溫度是否符合4.2.5
的要求。
5.3.2.4 電極自動保護功能
降雨監測停止后,檢查此時電極是否有保護措施。
5.3.3 防塵結構
5.3.3.1 用目測和手動方法檢查。
5.3.3.2 將接雨漏斗及流路清洗干凈并堵住接雨漏斗出口,然后將蒸餾水和pH4.01 溶液按體積比為1:
83 的比例配置250mL 溶液,倒入監測儀接雨漏斗中,從接雨漏斗取出少量溶液測量溶液的電導率k1、
溫度t1 和 pH1 值。測量后將接雨漏斗及流路清洗干凈,密封,監測儀處于關蓋狀態。在市鎮環境下自
然暴露5 天,仍按上述方法配置250mL 溶液,倒入監測儀接雨漏斗中,從接雨漏斗取出少量溶液測量
溶液的電導率k2、溫度t2 和 pH2 值。兩次測量并經溫度修正后的電導率值相差不應超過0.5mS/m,兩
次測量并經溫度修正后的pH 值相差不應超過0.05 。
5.3.4 接雨漏斗內徑
用分度值為 0.02mm 的游標卡尺測量接雨漏斗內徑,均勻取五個不同方向測量,然后取平均值,應
符合4.4 條的要求。
5.3.5 感雨器
5.3.5.1 感雨器靈敏度
使監測儀處于測量狀態,用微量注射器吸取2μL 的水,在距感雨器50mm 的上方射向感雨器,在
30 秒的時間內重復3 次,防塵蓋應能夠開啟。
5.3.5.2 開蓋延遲時間
在 10 秒種內向感雨器重復滴水3 次,每次1 滴水,用秒表記錄從zui后1 滴水到防塵蓋*打開的
時間,應符合4.5.2 條的要求。
5.3.5.3 關蓋延遲時間
用滴水方法使防塵蓋打開,用秒表記錄從停止滴水到防塵蓋*關閉的時間,應符合4.5.3 條的要
求。
5.3.5.4 加熱裝置
用觸摸方式檢查感雨器是否有加熱功能。
5.3.6 起始監測降雨量
將相當于降雨量為 0.5mm 體積的蒸餾水緩慢注入接雨漏斗,檢查監測儀是否顯示測量結果。
5.3.7 降雨量測量誤差
將 250mL 的蒸餾水緩慢注入雨量計,分別實驗三次,按式(1)計算出理論降雨量H。
H = 10V/πr2 ………………… (1)
式中:
V ------- 注入的蒸餾水體積,單位為毫升(mL);
H ------- 理論計算得到的降雨量,單位毫米(mm);
π ----- 3.14;
r ----- 雨量計漏斗半徑,單位厘米(cm)。
按照公式(2)分別計算各次測量時監測儀顯示的降雨量hi 與理論雨量H 的差△hi。根據公式(3),
計算出三次測量的平均誤差作為降雨量測量誤差△h。
△hi=hi-H ………………… (2)
n
h
h
n
i åD
D = 1 … … … … … … … (3)
hi -----第i次測量時采樣器顯示的降雨量,單位毫米(mm);
△hi ----- 第 i 次降雨量測量誤差,單位毫米(mm);
△h-----本次測試的降雨量誤差,單位毫米(mm);
n ----- 測量次數。
若 H≤10mm 時,△h 為本次測試的降雨量誤差;若H>10mm 時,取△h 與H 之比作為本次測試的
降雨量誤差。
然后分別用 500mL、1000mL 和1250mL 的蒸餾水按照以上方法進行測試。
5.3.8 pH 值測量誤差
a) 選取 pH9.180 的標準溶液;
b) 排空測量池中的殘留溶液,往接雨漏斗緩慢加入500mL 蒸餾水,沖洗測量池后排空測量池中
的蒸餾水(直至測量池中再無殘液);
c) 按照 3.5mm/min 的降雨強度向接雨漏斗緩慢注入200mL pH9.180 的標準溶液,待讀數穩定后,
讀pH 值;
d) 重復 b)和c)的操作兩次;
e) 計算出各次測量時監測儀顯示的pH 值與被測標準溶液在測定溫度下的pH 值之差,zui大差值即
為pH 值測量誤差。
然后再分別用pH6.865、pH4.008 的標準溶液按照以上方法進行測試。
5.3.9 電導率測量誤差
a) 選取濃度為0.003mol/L 的氯化鉀標準溶液(25℃下電導率值為43.5mS /m);
b) 排空測量池中的殘留溶液,往接雨漏斗緩慢加入500mL 蒸餾水,沖洗測量池后排空測量池中的
蒸餾水(直至測量池中再無殘液);
c) 往接雨漏斗緩慢注入 0.003mol/L 的標準溶液200mL,待儀器示值穩定后,讀取電導率值;
d) 重復 b)和c)的操作兩次;
e) 計算出各次測量時監測儀顯示的電導率值與被測標準溶液在25℃下的電導率值之差,zui大差值
即為電導率測量誤差。
然后再分別用 0.001mol/L(25℃下電導率值為14.7mS/m)和0.005mol/L(25℃ 下電導率值
71.8mS/m)的標準溶液按照以上方法進行測試。
5.3.10 溫度補償精度
5.3.10.1 pH 溫度補償精度
將帶有溫度補償傳感器的玻璃電極浸入 pH=4.008 的標準溶液中,在10℃~30℃之間以5℃的變化
方式改變液溫,并測定pH 值。根據測定結果求出各測量值與該溫度下pH=4.008 標準溶液pH 值之差。
5.3.10.2 電導率溫度補償精度
將帶有溫度補償傳感器的電極系統浸入 0.003mol/L KCL 標準液中,在10℃~30℃之間以5℃的變化
方式改變液溫,并測定電導率值。根據測量結果求出測量值與25℃下0.003mol/L KCL 標準電導率值之
差相對于25℃標準電導率值的百分率。
5.3.11 pH 漂移
5.3.11.1 漂移(pH=9.180)將電極浸入pH=9.180 的標準液中,讀取5min 后的測量值為初始值,連續測
定 24h。與初始值比較,計算該段時間內的zui大變化幅度。
5.3.11.2 漂移(pH=6.865)將電極浸入pH=6.865 的標準液中,讀取5min 后的測量值為初始值,連續測
定24h。與初始值比較,計算該段時間內的zui大變化幅度。
5.3.11.3 漂移(pH=4.008)將電極浸入pH=4.008 的標準液中,讀取5min 后的測量值為初始值,連續測
定24h。與初始值比較,計算該段時間內的zui大變化幅度。
5.3.12 電導率漂移
5.3.12.1 零點漂移將電極系統浸入零點校正液中,讀取5min 后的電導率指示值作為初始值,連續測定
24h。與初始值比較,計算該段時間內的zui大變化幅度相對于量程的百分率。
5.3.12.2 量程漂移 將電極系統浸入 0.003mol/L KCL 標準液中,讀取5min 后的電導率指示值作為初始
值,連續測定24h。與初始值比較,計算該段時間內的zui大變化幅度相對于量程的百分率。
5.3.13 監測儀適用工作環境
監測儀適用工作環境指標,不再做檢測,由生產單位出具相關部門檢測(驗)合格證書,其結果應
符合4. 13 條的要求。
5.3.14 監測儀材料檢測
5.3.14.1 監測儀的材料包括外殼、雨水通道和采樣桶的材料用目測方法檢查。
5.3.14.2 接雨漏斗和采樣桶的材料檢測
將采樣桶清洗干凈,然后按蒸餾水和pH4.01溶液的體積比為1:83配置大約采樣桶體積1/3的溶液,
倒入到采樣桶中,取出少量溶液測量其電導率k1、溫度t1和pH1值。測量后將采樣桶密封使溶液不與大氣
接觸,放置24小時。再重新測量溶液的電導率k2、溫度t2和pH2。兩次測量并經溫度修正后的電導率值相
差不應超過0.5mS/m,兩次測量并經溫度修正后的pH值相差不應超過0.05 。
將接雨漏斗出水口堵住,然后按照上述方法檢測接雨漏斗。
5.3.15 計時誤差
用分辨率為 0.01s 的電子秒表作為計時標準和計時功能監測儀的時鐘,同時記錄走時,每次測定時
間不少于60min,連續重復測定3 次,按式(4)計算計時誤差δt。取3 次測量的平均值為監測儀的計
時誤差。
δt t
ti - t = ×100% …………………(4)
式中:ti -----監測儀時鐘計時,s;
t -----秒表計時,s。
5.3.16 安全性能
5.3.16.1 供電電源連接導線防雨性能的檢測
檢查供電電源與監測儀之間連接是否牢固,防雨護套安裝是否正確。
5.3.16.2 絕緣電阻的檢測
將監測儀置于“降雨自動監測儀試驗裝置”內,在模擬降雨狀態下,用兆歐表測量電源輸入端子與
機殼之間的絕緣電阻,應符合4.16.2 條的要求。
5.3.16.3 絕緣強度的檢測
將監測儀置于“降雨自動監測儀試驗裝置”內,在模擬降雨狀態下,用耐壓測試儀測試。應符合4.16.
3 條的要求。
5.3.16.4 漏電保護檢測
在加電的情況下,使漏電保護器的輸出端接地,檢查是否有保護功能。
5.3.16.5 電源適應性
使用調壓器將監測儀供電電壓調節為 AC180V,按5.3.5 和5.3.6 條規定的方法進行檢測,檢測結果
應符合第4.5~4.6 條的要求。
再將調壓器電壓調節為 AC250V,重復上述操作。
5.3.17 監測儀的噪聲檢測
監測儀正常工作時,按GB3768—83《噪聲源聲功率級的測定—簡易法》國家標準進行檢測。應符
合4.17 條的要求。
5. 3.18 監測儀平均*運行時間(MTBF)
監測儀在雨季露天工作狀況下,按GB5080—85《設備可靠性試驗》國家標準進行檢測。應符合4.18
條的要求。
附表
降雨自動監測儀檢測項目一覽表
序號 檢測項目 技術要求 試驗方法
1 外觀檢查 符合 4.1.1、4.1.2、4.1.3、4.1.4
條要求
第 5.3.1.1、5.3.1.2 條
2 功能檢測 符合 4.2.1、4.2.2、4.2.3、4.2.4
條要求
第 5.3.2.1、5.3.2.2、5.3.2.3 和5.3.2.4
條
3 防塵結構檢測 符合 4.3.1、4.3.2 條要求第 5.3.3.1、5.3.3.2 條
4 接雨漏斗內徑檢測 符合 4.4 條要求第 5.3.4 條
5 感雨器檢測 符合 4.5.1、4.5.2、4.5.3、4.5.4
條要求
第 5.3.5.1、5.3.5.2、5.3.5.3 和5.3.5.4
條
6 起始監測降雨量檢測 符合 4.6 條要求第 5.3.6 條
7 降雨量測量誤差檢測 符合 4.7 條要求第 5.3.7 條
8 pH 值測量誤差檢測符合 4.8 條要求第 5.3.8 條
9 電導率測量誤差檢測 符合 4.9 條要求第 5.3.9 條
10 溫度補償精度檢測 符合 4.10.1、4.10.2 條要求第 5.3.10.1、5.3.10.2 條
11 pH 漂移檢測符合 4.11.1、4.11.2 和4.11.3
條要求
第 5.3.11.1、5.3.11.2、5.3.11.3 條
12 電導率漂移檢測 符合 4.12.1、4.12.2 條要求第 5.3.12.1、5.3.12.2 條
13 適用工作環境檢測 符合 4.13 條要求第 5.3.13
14 監測儀材料檢測 符合 4.14.1、4.14.2 和4.14.3
條要求
第 5.3.14.1、5.3.14.2 條
15 計時誤差檢測 符合 4.15 條要求第 5.3.15 條
16 安全性能檢測 符合 4.16.1、4.16.2、4.16.3、
4.16.4 和4.16.5 條要求
第 5.3.16.1、5.3.16.2、5.3.16.3、5.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