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是近代生物醫學圖象儀器。它是在熒光顯微鏡成象的基礎上加裝激光掃描裝置,使用紫外光或可見光激發熒光探針。是利用計算機進行圖象處理,從而得到細胞或組織內部微細結構的熒光圖象,以及在亞細胞水平上觀察諸如Ca2+、pH值、膜電位等生理信號及細胞形態的變化。

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激光掃描束通過光柵針孔形成點光源,在熒光標記標本的焦平面上逐點掃描,采集點的光信號通過探測針孔到達光電倍增管(PMT),再經過信號處理,在計算機監視屏上形成圖像。對于物鏡焦平面的焦點處發出的光在針孔處可以得到很好的會聚,可以全部通過針孔被探測器接收。而在焦平面上下位置發出的光在針孔處會產生直徑很大的光斑,對比針孔的直徑大小,則只有極少部分的光可以透過針孔被探測器接收。而且隨著距離物鏡焦平面的距離越大,樣品所產生的雜散光在針孔處的彌散斑就越大,能透過針孔的能量就越少(由10%到1%,慢慢接近為0%),因而在探測器上產生的信號就越小,影響也越小。正由于共焦顯微僅對樣本焦平面成像,有效的避免了衍射光和和散射光的干擾,使得它具有比普通顯微鏡更高的分辨率,并在生物學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本文內容參考自百度百科,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