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安全化工篇(五)
防火就是采取措施防止火災發生,防火是避免火災危害的根本、有效的方法。從燃燒的必要條件出發,防火就是防止燃燒的三個必要條件同時存在,避免其相互作用,這是防火的基本知識,也是防火技術措施的根據。
一、防火技術措施
1、嚴格管理可燃物質。可燃物質在生產、運輸、儲存及使用中應嚴格遵守防火規定,在生產、運輸、儲存及使用可燃氣體、可燃液體的過程中,應防止可燃氣體或液體的泄露,將可燃物質遠離火源或高溫物體,這是消除火災隱患的重要措施。
2、降低助燃物的濃度。當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在16%以下時,一般可燃物質將停止燃燒,在使用和儲存可燃物質時,用中性或惰性氣體覆蓋其表面使之與空氣隔離,可防止其氧化燃燒。
3、消除火源或與火源可靠隔離。常見的火源有明火、焊渣、*、摩擦和沖擊火花、自然發熱明火、電氣火花、電弧、電氣設備表面高溫、靜電火花、雷電火花高溫熱體和其他熱源產生的高溫等。消除火源,將火源與可燃物質隔離,把可燃物質的溫度控制在燃點以下,是預防火災的重要措施。
4、選擇耐火阻燃材料。有些情況下,選擇耐火阻燃材料對預防火災發生是十分簡單和有效的措施。
二、滅火方法
1、冷卻法。將滅火劑直接噴射到燃燒物上,將燃燒物的溫度降到燃點以下,使燃燒停止;或者將滅火劑噴射在火源附近的物體上,使其不受火源輻射熱的威脅,避免形成新的著火點。
2、窒息法。通過阻止助燃物進入燃燒區或使用不燃氣體沖淡可燃氣體,使燃燒得不到足夠的助燃物而熄滅。
3、隔離法。通過將火源與周圍可燃物隔離,或將火源周圍的可燃物移開,燃燒會因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4、化學抑制法。使滅火劑摻入到燃燒反應中,使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游離基消失,而形成穩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離基,從而使燃燒停止。
三、滅火器的選擇
1、撲救固體物質火災應選用水型、泡沫型、磷酸銨鹽干粉型或鹵代烷型滅火器。
2、撲救可燃、易燃液體或可融化固體物質火災應選擇干粉、泡沫、鹵代烷或二氧化碳滅火器。
3、撲救可燃、易燃氣體火災應選用干粉、鹵代烷或二氧化碳滅火器。
4、撲救電氣火災應選用鹵代烷、二氧化碳或干粉滅火器。
5、撲救可能同時發生以上4種火災中2種以上的火災的,應選用磷酸銨鹽干粉和鹵代烷滅火器。
6、撲救可燃金屬物質火災應選用干粉滅火器。
四、使用滅火器的注意事項
1、要熟悉滅火器使用說明書。了解滅火器適宜撲救的火災種類、使用溫度范圍、操作使用要求及日常維護等。
2、撲救室外火災時,要站在著火部位的上風或側風方向,以防火災對身體造成威脅。
3、滅電氣火災時,要注意防觸電。例如,應加強絕緣防護,穿絕緣鞋和戴絕緣手套。
4、使用大多數手提式滅火器滅火時,要保持罐體直立,切不可將滅火器平放或顛倒使用,以防驅動氣體泄露中斷噴射。
5、滅火器一經開啟后,不能保存,必須立即更換,或經專門部門重新裝罐后才能保存使用,滅火器的壓力表指針在紅色區域,表明滅火器中壓力不足,已不能正常使用,必須立即更換。新的滅火器兩年要更換一次藥劑,之后一年更換一次藥劑。
6、不要將滅火器的蓋與底對著人,防止彈出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