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儲能系統綜合實訓設備解決方案
閱讀:35 發布時間:2025-5-19儲能系統綜合實訓設備解決方案
一、項目概述
儲能系統綜合實訓設備旨在構建一個集儲能技術原理展示、設備操作實踐、系統集成調試與優化于一體的教學科研平臺。該設備涵蓋多種主流儲能技術,如鋰電池儲能、鉛酸電池儲能、超級電容儲能等,通過模擬真實儲能場景,讓學生與科研人員深入學習儲能系統的充放電控制、能量管理、系統安全防護等技術,掌握儲能設備安裝、調試、維護及故障診斷方法,為培養適應儲能行業發展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實踐支撐,助力儲能領域科研項目的開展與技術創新。
二、實驗教學設計
(一)課程體系設置
開設儲能技術基礎、儲能電池化學原理、儲能系統設計與集成、儲能系統能量管理、儲能設備維護與故障診斷等課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緊密結合,實踐課程占比不低于 60%,確保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扎實的實踐操作能力。
(二)實踐項目設計
設置基礎實驗項目,如不同類型儲能電池的充放電特性測試、電池容量標定實驗;綜合實驗項目,如儲能系統與光伏發電系統的聯合運行實驗、儲能系統應急供電實驗;創新實驗項目,如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儲能系統能量優化管理實驗、儲能系統虛擬仿真設計實驗等。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與創新能力。
(三)教學方法創新
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案例教學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模式。利用虛擬仿真軟件進行儲能系統的虛擬搭建與調試,降低實驗成本與風險;引入國內外儲能項目實際案例,分析項目中的技術難點與解決方案,使學生了解行業前沿動態。
三、系統功能
(一)多類型儲能展示功能
:可展示鋰電池、鉛酸電池、超級電容等多種儲能設備的工作原理與性能特點,支持不同儲能設備的單獨運行與組合運行模式,便于學生對比學習。
(二)充放電控制功能
具備精確的充放電控制模塊,能夠實現恒流充電、恒壓充電、恒功率放電等多種充放電模式,可設置充放電電流、電壓、時間等參數,并實時顯示充放電曲線與數據。
(三)能量管理功能
通過自動化立體倉庫、智能貨架、AGV 小車等設備,實現貨物的自動化存儲與搬運。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貨物的位置、數量、狀態等信息,實現智能化的倉儲管理。
(四)實時監測與保護功能
實時監測儲能系統的電壓、電流、溫度、SOC(荷電狀態)、SOH(健康狀態)等關鍵參數,當出現過壓、過流、過熱、電池單體電壓不均衡等異常情況時,自動觸發保護機制,確保系統安全運行。
(五)數據采集與分析功能
采集儲能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各類數據,通過數據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生成運行報表、性能評估報告等,為教學與科研提供數據支持。
四、系統組成
(一)儲能設備模塊
1.鋰電池組:磷酸鐵鋰電池組,額定電壓 48V,容量 200Ah,循環壽命≥3000 次,能量密度≥140Wh/kg,具備電池管理系統(BMS),可實時監測電池單體電壓、溫度等參數。
2.鉛酸電池組:閥控式密封鉛酸電池組,額定電壓 48V,容量 150Ah,浮充壽命 5 - 8 年,支持快速充電,具備過充、過放保護功能。
3.超級電容組:額定電壓 48V,容量 10F,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50 萬次,工作溫度范圍 - 40℃ - 65℃。
(二)充放電控制模塊
1.雙向 DC/DC 變換器:額定功率 5kW,輸入電壓范圍 36 - 60V,輸出電壓范圍 24 - 72V,轉換效率≥96%,支持四象限運行,具備軟啟動、過流、過壓、欠壓保護功能。
2.充放電控制器:可實現多種充放電模式切換,控制精度 ±1%,具備 RS485、CAN 等通信接口,可與上位機進行數據通信。
(三)能量管理系統(EMS)
1.主控單元:工業級控制器,采用 ARM 架構,主頻 1.2GHz,內存 1GB,具備豐富的通信接口,可實現與儲能設備、充放電控制模塊、電網等的數據交互與控制。
2.能量管理軟件:具備系統狀態監測、充放電策略制定、負荷預測、優化調度等功能,支持圖形化界面操作,可實時顯示系統運行狀態與數據。
(四)監測與保護模塊
1.傳感器組:包括電壓傳感器、電流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煙霧傳感器等,電壓傳感器測量精度 ±0.5%,電流傳感器測量精度 ±1%,溫度傳感器測量范圍 - 50℃ - 150℃,精度 ±1℃。
2.保護裝置:過壓保護、過流保護、短路保護、漏電保護等裝置,響應時間<10ms,確保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五)數據采集與分析模塊
1.數據采集器:支持多路模擬量、數字量采集,采樣頻率 100Hz,具備數據存儲功能,可存儲不少于 7 天的運行數據,支持 RS485、以太網等通信接口。
2.數據分析軟件:具備數據可視化、統計分析、故障診斷等功能,可生成各類圖表與報告,支持數據導出與共享。
五、系統實驗測試
(一)儲能設備單體測試
對鋰電池組、鉛酸電池組、超級電容組分別進行充放電特性測試、容量測試、循環壽命測試等,記錄充放電曲線、容量衰減等數據,評估儲能設備的性能。
(二)充放電控制模塊測試
測試雙向 DC/DC 變換器的轉換效率、動態響應性能,驗證充放電控制器在不同充放電模式下的控制精度與穩定性,檢查保護功能是否正常。
(三)能量管理系統測試
模擬不同的電網工況與負載需求,測試 EMS 的充放電策略制定與優化調度功能,驗證系統在峰谷電價模式下的運行效果,評估能量管理軟件的可靠性與易用性。
(四)系統集成測試
將儲能設備模塊、充放電控制模塊、能量管理系統、監測與保護模塊、數據采集與分析模塊進行集成,模擬實際儲能系統運行場景,測試系統的整體性能與穩定性,檢查各模塊之間的數據交互與協同工作能力,記錄系統運行過程中的關鍵指標。
(五)故障模擬與排除測試
人為設置過壓、過流、電池單體故障等常見故障,測試監測與保護模塊的故障報警與保護功能,訓練學生進行故障診斷與排除,評估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六、系統實施與售后服務
(一)系統實施
根據高校的實際需求和場地條件,進行系統的安裝、調試和部署。為高校提供設備選型建議,確保硬件設施滿足系統運行要求。
(二)培訓服務
成立專業技術培訓隊伍,為高校教師和學生提供系統培訓。內容包括系統的基本原理、操作使用方法、實驗項目開展流程、常見故障排除等,幫助師生快速掌握系統使用技巧。
(三)售后服務
提供自驗收交付之日起 2 年的免費維護服務。設立專門的服務熱線,及時響應高校的技術咨詢和問題反饋。一般性問題1小時內反饋意見,8小時內解決;復雜問題 3 個工作日內給出解決方案。根據需要,提供遠程維護或上門服務,并在服務后進行回訪,確保高校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