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的基本結構包括哪些?其生物學功能是什么?
閱讀:2028 發布時間:2022-7-28
主要功能
抗體的功能與其結構密切相關。同一抗體的V區和c區的氨基酸組成和順序的不同,決定了其功能上的差異。不同抗體的V區和C區在結構變化上具有一定的規律,又使得其在功能上存在共性。V區和C區的組成和結構,決定了抗體的生物學功能。
抗體是一類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抗體按其反應形式分為凝集素、沉降素、抗毒素、溶解素、調理素、中和抗體、補體結合抗體等。按抗體產生的來源分為正常抗體(天然抗體),如血型ABO型中的抗A和抗B的抗體,和免疫抗體如抗微生物的抗體。按反應抗原的來源分為異種抗體,異嗜性抗體,同種抗體和自身抗體。按抗原反應的凝集狀態分為*抗體IgM和不*抗體IgG等。抗體在醫療實踐中應用甚為廣泛。如用于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多克隆抗體
天然的抗原分子中常含有多種不同的抗原表位,以該抗原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可同時激活多種B細胞克隆,產生的抗體中會含有多種針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體,因此稱之為多克隆抗體。多克隆抗體主要從動物免疫血清、恢復期患者血清或免疫接種人群的血清中獲得。多克隆抗體的優勢是:作用全面,具有中和抗原、免疫調理、補體依賴的細胞毒作用(CDC)、ADCC等重要作用,而且來源廣泛、制備簡單。其缺點是:特異性不高、易發生交叉反應,不易大量制備,因而限制了其應用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