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科學規劃城市污水處理 沈陽新建排水設施要雨污分離
閱讀:1358 發布時間:2013-1-15科學規劃城市污水處理 沈陽新建排水設施要雨污分離
導讀:近年來,污水處理廠建設及河流流域的生態保護一直是政府及環保部門關注的焦點。大東代表團、沈陽市人大代表趙喆建議,應建立科學的城市污水處理項目規劃,保證污水處理廠合理利用,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據了解,截至2012年末,沈陽市建成萬噸以上污水處理廠24座,設計日處理污水165萬噸;試運行7座,在建兩座,設計日處理污水75萬噸。雖然污水處理廠分布廣闊,處理能力也很強,但是污水處理問題依然嚴峻。
在這些污水處理廠中,有部分處理廠的實際運行負荷較低,存在“吃不飽”的問題。目前全市投入運行的24座污水處理廠,除國電集團所屬北部、西部、仙女河、沈水灣、滿堂河5座污水處理廠基本滿負荷運行,其余19座實際日處理污水24萬噸,僅占設計能力的50%。科學規劃城市污水處理 沈陽新建排水設施要雨污分離
趙喆建議,建立科學的城市污水處理項目規劃。每3至5年編制一次城市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計劃,涵蓋城市污水處理工作的范圍、原則、規劃、建設、運行、管理等內容,保證污水處理廠的*利用。
此外,污水處理后產生的大量污泥沒有得到有效處置。據了解,全市污水處理廠年產生污泥約28萬噸,大部分送往于洪大辛地區、東陵祝家地區填埋、堆放,隨著污水處理能力的提高,所產生的污泥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僅在東陵區祝家地區露天堆放的污泥就達120萬噸,已開始外延堆放。由于穩定化處理不夠,污泥中殘留的重金屬和病原菌,對大氣和地下水造成新的污染。
污水處理后的中水(再生水)資源利用程度也不夠高。目前全市處理后的達標中水,只有4座污水處理廠的部分中水得到利用,其余基本排放到河流作為環境補水,白白浪費掉了。
科學規劃城市污水處理 沈陽新建排水設施要雨污分離趙喆建議,應該理順建設管理體系,規范項目審批流程。建議參照國家國債項目審批程序,增加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實施計劃是否合理、污水處理廠建設是否應該預留中水系統、污泥處理系統、熱回收系統等內容,避免污水處理廠建設出現超前規劃或預留不足以及工藝不合理等現象。
另外,制定近期建設計劃,規范建設秩序。加強對市政排水管網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支持,提高城鎮污水的收集能力和污水處理的運行能力。新建市政排水設施要做到雨污分離、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分離,降低和減少污水處理費用。還要加強污水管網建設,盡快完成污水管網的設計和鋪設,增強污水的收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