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產品
暫無信息 |
臭氧再成長三角珠三角首要空氣污染物
(見習記者 張嫣)環保部發布4月份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報告。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空氣中,臭氧污染相比去年同期繼續惡化,并再次取代PM2.5,成為區域首要空氣污染物。
5月25日發布的報告稱,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超標天數中,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zui多,其次是PM2.5。長三角臭氧zui大8小時值與上年同比上升10.1個百分點,珠三角亦見3.7個百分點的增長。而三大區域PM2.5月均濃度均有較大幅度的同比下降,珠三角地區降幅zui大達22%。
總體來看,雖然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24.1%-76.7%)仍在長三角(51.7%-96.7%)和珠三角區域(80%-100%)之下,但與本區域上年同比和上月環比均有所改善,而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則出現同比、環比均下降的趨勢。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財新記者,臭氧污染持續加重會成為未來的一個長期趨勢,提高光化學煙霧的風險,并對人體造成更大危害。雖然平流層上的臭氧層阻擋了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保護了地球上的生命,但是近地面由于人類活動產生的臭氧,卻是看不見的健康殺手。臭氧的強氧化作用,不僅會危害人體的呼吸系統,而且會危害神經甚至生殖系統。
馬軍表示,臭氧污染作為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VOC光照后形成的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當年的天氣日照情況都會影響該年臭氧污染量的波動。因此,某種程度來講,臭氧污染與PM2.5的污染會呈現蹺蹺板的關系。當PM2.5得到控制時,大氣透明度好,光照便加強,就會有利于氮氧化物與VOC進行反應。
據悉,上海、北京等地方政府正在討論制定相關地方標準,其中包括VOC控制指標。環保專家呼吁,中國“十三五”規劃中,應當進一步對污染物進行綜合治理控制,以防止二次污染物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