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始建于1960年,前身為福建省計量標準研究所,1985年改名為福建省計量科學技術研究所,今年7月更名為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早期,由于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全省工業基礎薄弱,制約了該院的發展。改革開放后,隨著福建經濟的騰飛,該院也迎來了事業發展的春天。
50年風雨兼程,福建*寫下了輝煌篇章。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在國家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設的大背景下,該院緊緊圍繞福建省確定的“高起點打基礎、高標準快發展”的工作部署,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奮發進取,駛上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搶抓機遇跨越發展
在國家質檢總局和福建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福建省政府于2008年召開全省計量工作會議,出臺了《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計量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出臺,為全省計量工作提供了跨越發展的新機遇,對提升全省計量綜合實力、強化服務海西建設能力意義重大。
在上級部門和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福建*成立了**能源計量中心——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福建),籌建了全國*的國家蒸汽流量計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分別簡稱能源計量中心、流量計質檢中心),并以“項目帶動”為抓手,推動全院事業的科學發展、規范發展和跨越發展。
今年6月,流量計質檢中心、福建*科研基地先后在福州福清市和閩侯縣開工建設。流量計質檢中心占地14300多平方米,作為全國*個*流量計產品質檢中心,將籌建蒸汽實流標準裝置、蒸汽流量計技術研究平臺、開放實驗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占地約53340平方米,一期工程將重點建設能源計量中心、大力值標準機、*型式評價實驗室、福建省能源計量重點實驗室、GPS基線場等一批大型、高精度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這些*項目的建設,將*福建省內急需大型公用計量標準的空白,對強化全省計量基礎、推進能源計量工作、提升福建*綜合實力、促進閩臺產業合作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兩年,福建*每年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用于實驗室建設,不斷提升計量檢測能力,擴大檢測覆蓋面。2007年與福州市計量所合并后,當年檢測各類計量器具11萬多臺(件),2008年上升到17萬多臺(件),2009年達25萬臺(件),今年預計將突破33萬臺(件)。
能源計量作為
節能降耗,發展低碳經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對于能源較緊缺的福建,節能降耗尤為重要。福建*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積極為節能降耗提供技術服務。
2009年以來,該院緊緊圍繞能源計量工作,加快能源計量檢測、監測、研發和咨詢4大平臺建設,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能源計量工作走在了*列。到目前為止,該院搭建了全省能源計量數據公共平臺,建立了全省能源計量器具數據庫,構建了能源計量數據采集監管機制,研制了鍋爐軌道秤等測量裝置,開發了工業鍋爐煤耗計量在線監測、鍋爐熱效率在線監測等數據采集技術,新建了音速噴嘴法氣體流量標準裝置、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檢定裝置等8項具有*水平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制定了《能源計量數據采集系統數據傳輸協議》、《工業企業能源計量數據集中采集終端(系統)通用技術條件》、《能源計量器具通訊接口協議標準》等數據采集關鍵性標準,組建了全省計量專家庫。所有這些,對于指導重點耗能企業完成能源數據采集技術改造,規范全省重點耗能企業集中采集能源計量數據,*我國能源計量數據采集傳輸協議標準空白,實現重點能耗企業能源數據聯網,分析全省能源使用狀況等都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該院還成立技術服務隊,積極為全省近200家企業提供能源計量器具配備技術指導,并無償提供節能技術服務,還開展企業鍋爐在線監測試點,為福建“福人木業”進行鍋爐熱效率測試,無償提供提高鍋爐熱效率整改方案。經過改造后的鍋爐熱效率提高了16%,當年就為該企業節約支出100多萬元。截至11月底,全省實現能源計量數據集中采集的重點耗能企業已達111家。其中,省控重點企業為73家。
著力創新科研奮進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原動力,科學計量的研究和創新離不開高層次計量人才的。“十一五”以來,該院引進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40多人。全院現有在職員工252人中,有博士3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50多人、本科學歷90多人。在201名專業技術人員中,擁有教授級高工8人、高工42人、工程師51人。人才結構不斷得到優化。
人才興、事業興;人才強、科研強。近幾年來,該院緊貼經濟發展,創新工作思路,依托人才隊伍,加快科研開發,取得了豐碩成果。“十一五”以來,該院累計承擔科研項目60余項,其中有多項成果獲得了*、省級科研成果獎。全院科研開發熱情高漲,2009年立項的科研項目是2008年的3倍,并有多項成果在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上實現成功對接。在國家質檢總局日前公布的2009年度“科技興檢獎”名單中,該院收獲頗豐。由該院許航等人為主完成的《場(廠)內機動車輛檢測技術研究及綜合檢測分析系統研發》項目獲得二等獎,由方輝、楊志斌完成的《DDJ型多功能計費器檢定儀的研制》項目獲三等獎。為進一步推進產學研結合,該院已同福州大學等科研院所進行戰略合作,不斷提升該院科研能力和服務水平。
此外,該院在標準制定上也大顯身手。2010年9月,標準化組織ISO/TC108(機械振動、沖擊與狀態監測技術委員會)第30屆年會在倫敦召開,會議確定由中國制定“振動與沖擊傳感器磁靈感度測試方法”標準,并由福建*教授級高工方祖梅擔任負責人。這是中國*次在性組織ISO/TC108上承擔標準的制定工作。
對臺交流先行先試
中國臺灣和福建一水之隔,兩地有著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五緣”優勢。為了更好地服務兩岸經濟建設,促進閩臺計量交流與合作,該院積極先行先試,努力拓展與中國臺灣交流合作的空間。2009年9月,該院應中國臺灣計量工程學會段家瑞理事長的邀請組團赴臺交流,開啟了閩臺計量交流與合作的大門。2010年2月,雙方在福州正式簽署了《計量交流與合作意向書》,就建立人員互訪機制、開展計量學術交流、先行開展計量校準與測試技術合作等達成意向。
閩臺計量機構交流合作,雖然只有一年多時間,但成果豐碩。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目前雙方之間的來往更加密切、互信不斷增強、交流不斷擴大、合作更加深入。高層互訪、人員互派、學術交流、器具校準、能力驗證均已實現。
在省級計量機構中,福建*與中國臺灣實現交流合作,對于推動閩臺關系發展、密切兩岸計量機構關系、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計量服務不斷升華
海西發展,計量先行。該院注重服務方式創新,努力使計量服務貼近海西經濟建設,貼近百姓日常生活。
為協助提升國家重點項目建設質量,該院以“工人先鋒號”、“黨員先鋒崗”以及“文明部室”為載體,大力發揮黨團員的先鋒*作用和業務能手的骨干作用,組成精干小分隊,及時為福廈鐵路、廈深鐵路、福清核電、LNG項目、武邵、南惠和泉廈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等重點項目提供了的計量技術服務。
為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開展治超治限工作,該院針對機動車超速自動監測系統和動態汽車衡分布范圍廣、檢定工時長以及檢定環境差等多種不利因素,不怕辛勞、連續奮戰,圓滿完成了全省高速公路動態汽車衡和測速儀的檢定工作。
為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開展農貿市場專項治理,該院在全國成立“反黑秤聯盟”,定做10萬片100克維權砝碼免費發放給百姓,并組織力量破解電子秤作弊程序,制作“電子秤反黑攻略”宣傳片等。一系列有力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電子秤的作弊行為。
為加強對福州市出租車行業的服務,該院新購一套*的檢定臺,并建立了檢定服務“”評價與考核體系。近兩年,該院在為市政府新投放的830輛出租車計價器檢定、全市3740輛出租車計價器更新換代、全市出租車起步價調整,以及出租車計價器疑似“千年蟲”診治中,多次圓滿完成任務,有效維護了全市出租車行業正常的運營秩序。
50年的歷程,福建*見證了福建經濟社會變革,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洗禮。在努力建設具有時代特色和海西*的福建計量中,該院一步一個腳印,多次榮獲省直精神文明單位、省質監系統*單位、省質監系統*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