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表面分析儀 微納米材料的表面特性
微納米材料的比表面特性通常用兩個指標(biāo)來表征,一個是比表面:單位質(zhì)量粉體的總表面積,另一個是孔徑分布:粉體表面孔體積隨孔尺寸的變化;微納米材料的表面特性比尺寸特性(粒度分布)更為重要,因為材料的許多功能直接取決于表面原子的特性,例如催化功能、吸附功能、吸波功能、抗腐蝕功能、燒結(jié)功能、補強功能等等。
粉體材料的表面積與其顆粒尺寸有直接的關(guān)系,但是顆粒尺寸大小并不能代表表面特性,顆粒越小,比表面積越大,顆粒的形狀偏離球形越遠(yuǎn),比表面越大,顆粒表面越不光滑,比表面越大,顆粒表面如果還具有孔洞,比表面更大。僅僅是一克粉體把他們的表面積展開,可以達(dá)到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平方米,十分令人驚奇。有些非常重要的粉體材料刻意要做成多孔形態(tài),例如,分子篩、催化劑、吸附劑,而且他們的特性與其孔的大小、形態(tài)、分布直接相關(guān),對他們而言,孔徑分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特性指標(biāo),總之比表面及孔徑分布是兩個具有非常深刻含義的特性指標(biāo),由于他們不像粒度那樣容易理解,產(chǎn)業(yè)界對他們的認(rèn)識也比對粒度分布來的遲緩,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這種狀況正在迅速扭轉(zhuǎn)。
對于微納米材料而言,其顆粒尺寸本來很小,加上形狀千差萬別,比表面及孔尺寸不可能直接測量,必須借助于更小尺度的“量具”,氮吸附法就是借助于氮分子作為一個量具或標(biāo)尺,來度量粉體的表面積以及表面的孔容積,這是一個很巧妙、很科學(xu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