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體的流動性及堆積行為的研究是粉體工程的基礎,是聯系粉體材料性質與許多關于粉體技術的單元操作的紐帶,比如粉體儲存、給料、輸送、運輸、混合等。
粉體之所以流動,其本質是粉體中粒子受力的不平衡,對粒子受力分析可知,粒子的作用力有重力、顆粒間的黏附力、摩擦力、靜電力等,對粉體流動影響最大的是重力和顆粒間的黏附力。
具體到相關參數,則包括顆粒的種類、平均粒度、粒度分布、濕含量、顆粒形狀、比表面積、密度、存儲時間和顆粒間相互作用等。
1粉體粒度與粒度分布
粉體粒度是指其顆粒大小在空間范圍所占據的線性尺寸,粒度分布是指若干個大小順序排列的一定范圍內顆粒量占顆粒群總量的百分數,主要通過簡單的表格、圖形或函數的形式給出。
激光粒度儀是一種常用的粒度及粒度分布測試儀,粒度分析儀通常把D(3,2),D(4,3)以及D(50)的數值一起參考,D(3,2)和D(4,3)的值越接近,說明樣品顆粒的形狀越規則,粒度分布越集中。
2粉體濕含量
當含有少量水分時,水分被吸附顆粒表面,以表面吸附水的形式存在,對粉體的流動性影響不大。水分繼續增加,在顆粒吸附水的周圍形成水膜,顆粒間發生相對移動的阻力變大,導致粉體的流動性下降。當水分增加到超過最大分子結合水時,水分含量越多其流動性指數越低,粉體流動性越差。
3顆粒形態
顆粒的形態包括顆粒三維形狀和顆粒表面形態,三維形狀主要通過諸如球形度等形狀因數來表示,顆粒表面形態主要采用進行直觀觀察。粒徑大小相等,形狀不同的粉末其流動性也不同。顯而易見,球形粒子相互間的接觸面積最小,其流動性最好。針片狀的粒子表面有大量的平面接觸點,以及不規則粒子間的剪切力,故流動性差。
4粉體間相互作用
粉體間的摩擦性質和內聚性質對粉體的流動性同樣有著很大的影響。粒度和形態不同的粉體,其內聚性和摩擦性對粉體流動性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
當粉體粒度較大時,粉體流動性主要取決于粉體的形貌,因體積力遠大于粉粒間的內聚力,表面粗糙的粉體顆粒或是形態不均勻的粉體顆粒的流動性都較差。
當粉體顆粒很小,粉體的流動性主要取決于粉體顆粒間的內聚力,此時的體積力遠小于顆粒間的內聚力。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