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S30260異硫氰酸胍,30259鹽酸胍,嗜熱菌蛋白酶 |

聯系電話
15921386130
公司信息
- 聯系人:
- 何小姐
- 電話:
- 86-021-61559134
- 手機:
- 15921386130
- 傳真:
- 86-021-55068248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區長塔路465號6幢
- 郵編:
- 200433
- 網址:
- www.shyuanye.com
三季度“蝴蝶效應”擴大 維生素藥企蓄聚轉型能量
2016-10-24 閱讀(286)
三季度,維生素報價繼續攀漲。9月初,新和成再次提高維生素E報價至100元/公斤,較5月23日報價90元/公斤上漲10元/公斤,較4月6日報價72元/公斤上漲28元/公斤。9月6日,北京邁富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經銷的國產飼料級維生素A(含量50萬IU/g)報價320元/公斤,維生素E報價85元/公斤,維生素C原粉報價30元/公斤。
另據生意社報道,9月9日,金達威大幅提高飼料級維生素A報價至380元/公斤,近期維生素A市場震蕩回調,但金達威對外報價持續維持高價330元/公斤,此次上調較前期報價上漲50元/公斤,上漲幅度達15%。較3月24日公開報價320元/公斤,上漲60元/公斤,上漲幅度達18.8%。
記者了解到,對于此輪由維生素漲價帶來的行情,將持續保持高景氣,預計價格上漲或將延續至年底。大多數研究機構認為,在企業限產報價和環保整治壓力下,維生素市場盈利水平出現回升。同時,行業集中度較高,也有利于企業之間形成協同效應。在此背景下,專家建議相關原料藥企蓄積轉型能量,從低附加值產品向中產品演進。
控量提價:高景氣度持續
在主導產品銷售價格上升的背景下,新和成釋放三季報積極信號,公司在半年報中透露,預計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7.69-8.55億元,同比增長170%~200%。而主打維生素B1生產銷售的兄弟科技同樣看好三季度的表現,預計2016年1-9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567萬至1.1億元,同比增長100%至130%。
“進入三季度以來,延續主導產品價格上漲優勢,結合前期訂單量來看,幾大維生素的業績將保持上漲態勢。同時,考慮到下半年是維生素下游飼料領域產銷旺季,有望帶動維生素需求量上升,這將為維生素企業下半年增長注入新的動力。”上海證券報分析人士認為。
其研報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漲幅zui大的是維生素A,累計上漲237%;其次是維生素E,上漲111%;維生素D3上漲72.7%;維生素B1上漲26%。作為國內維生素A及維生素E雙,新和成無疑是本次維生素漲價zui大的受益者。浙江醫藥主導產品維生素E年產量居全國*(1.2萬噸維生素E油),排名*三。億帆鑫富、兄弟科技、花園生物等公司分別受益維生素B5、維生素B1和維生素D3等維生素品種漲價,亦有望在三季度保持業績高增長。
“維生素剛需性強,價格受供給側影響較大。并且行業集中度高,話語權集中到少數幾家*手里。”東方證券的研究人士以維生素E為例指出,從2007-2008年的價格高位后,維生素E的產能有所擴張,部分小產商進入,價格也隨之進入緩慢下行的階段。zui近兩年,維生素E價格一直處在底部,導致部分企業退出。本次維生素價格上漲,更類似于2007-2009年的大級別行情,而非一般年份的小波動。從歷*看,“產品價格高企-新產能出現-價格緩慢下行-小產能退出-供給收縮-產品價格上漲”,這樣的過程在2000-2007年發生,并在2008-2016年重現。
此外,記者還留意到,鑒于一些廠家停產或減產,同時進入檢修期,部分企業采取控量提價的策略。例如,廣濟藥業維生素B2 生產線將自9 月1 日至10 月10日實施停產檢修,其控貨維持價格意愿仍強烈,維生素B2 市場報價穩定在265~280 元/kg 區間內,而隨著四季度采購高峰期的到來,價格還有望繼續上漲。
從需求方面看,安信證券指出,維生素下游包括飼料、醫藥及化妝品、食品飲料等,其中飼料占比高達48%,是維生素zui主要的應用領域,因此,維生素的需求與養殖業的景氣度高度相關。由于下游養殖行業盈利能力增強導致對原料產品價格的承受能力大幅增強,這是維生素子行業景氣度提高的重要背景。“供應商和貿易商在短中期的控價能力非常強,同時下游15年開始的景氣周期使得維生素產品價格向上的空間被*打開,而葉酸此前的大漲以及近期泛酸鈣的持續走高已經明顯激活整個維生素市場,因此,在供需基本面相對較好和環保持續嚴厲的大背景下,2016年維生素行業的“蝴蝶效應”有望持續擴大。”
綜合各方面有利因素,米內網近期的統計顯示,僅A股上市企業包括浙江醫藥、新和成、億帆鑫富、兄弟科技等,上半年合計“吸金”超10億元。
居安思危:積累轉型利潤
在目前利潤空間已被大幅壓縮的情況下依然有錢可掙,在一定程度上看似減弱了轉型的緊迫性,但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一位專家提醒到:“維生素行業必須進行結構調整。”
在他看來,維生素行業是我國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的難點,難就難在體量很大,轉身不易。但從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的層面看,維生素行業必須要從低附加值產品向中產品演進。專家強調:“一時的價格回升遮蓋不了該行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企業要從長計議,否則還是會再度陷入被動。”
另有業內觀點指出,“由于維生素原料生產受限于環保問題,上游爭奪*進行低價競爭意義下降,走向合作,不再擴產控制發貨,積累轉型升級所需利潤,成為維生素企業的優選策略。”
實際上,原料藥生產企業轉型是順著原料藥產品的方向進行產業鏈延伸,即自己生產的制劑以自己生產的原料藥為主,這樣就形成了轉型成本較低的閉循環轉型路徑。“在兼顧規模的同時,努力增強創效能力。”東北制藥相關負責人在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例如,大部分的維生素產品同時有制劑銷售,在加強制劑產品發展的情況下,維生素原料有望更多地實現內部消化,增加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