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日本CKD氣動元件,喜開理工作原理
閱讀:701 發布時間:2015-3-11 日本Ckd無桿氣缸CKD超級無活塞桿型無桿氣缸腔內壓力能轉化成活塞動能,而活塞的部分動能又轉化成有桿腔的壓力能,結果造成有桿腔壓力比蓄氣-無桿腔壓力還高,即形成“氣墊",使活塞產生反向運動,結果又會使蓄氣-無桿腔壓力增加,且又大于有桿腔壓力。如此便出現活塞在缸體內來回往復運動—即彈跳。直至活塞兩側壓力差克服不了活塞阻力不能再發生彈跳為止。待有桿腔氣體由A排空后,活塞便下行至終點。第五階段:耗能段。活塞下行至終點后,如換向閥不及時復位,則蓄氣-無桿腔內會繼續充氣直至達到氣源壓力。再復位時,充入的這部分氣體又需全部排掉。可見這種充氣不能作用有功,故稱之為耗能段。實際使用時應避免此段(令換向閥及時換向返回復位段)。對內徑D=90mm的氣缸,在氣源壓力0.65MPa下進行實驗,所得沖擊氣缸特性曲線見圖42.2-12。上述分析基本與特性曲線相符。對沖擊段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大的運動加速使活塞產生很大的運動速度,但由于必須克服有桿腔不斷增加的背壓力及摩擦力,則活塞速度又要減慢,因此,在某個沖程處,運動速度必達zui大值,此時的沖擊能也達zui大值。各種沖擊作業應在這個沖程附近進行。沖擊氣缸在實際工作時,錘頭模具撞擊工件作完功,一般就借助行程開關發出信號使換向閥復位換向,缸即從沖擊段直接轉為復位段。這種狀態可認為不存在彈跳段和耗能段。CKD超級無活塞桿型無桿氣缸由上述普通型沖擊氣缸原理可見,其一部分能量(有時是較大部分能量)被消耗于克服背壓(即p2)做功,因而沖擊能沒有充分利用。假如沖擊一開始,就讓有桿腔氣體全排空,即使有桿腔壓力降至大氣壓力,則沖擊過程中,可節省大量的能量,而使沖擊氣缸發揮更大的作用,輸出更大的沖擊能。這種在沖擊過程中,有桿腔壓力接近于大氣壓力的沖擊氣缸,稱為快排型沖擊氣缸。其結構見圖42.2-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