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筑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于載籍。后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托。秦 漢時代,墓祭已成為*的禮俗活動。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zui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 頭行禮祭拜,zui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 氛。
清明節,2008年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2008年的4月4日——*個“清明節”法定假日。
2007年12月14 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更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將清明、端午、中秋定為法定假日,清明、 端午、中秋當日放假一天。清明節是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在這個日子里,路上的行人都為思念去世的人們而深感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