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安有限公司
【CEM】發酵乳制品飲料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總固體分析
檢測樣品:乳制品
檢測項目:水分 脂肪 固形物
方案概述:本文研究了Sprint、ORACLE和SMART6在測定文化乳制品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總固體含量方面的準確性和精密度,結果表明這些方法與參考方法的準確度接近,且具有更好的重復性。
一、引言
過去十年中,發酵乳制品經歷了強勁的復蘇,這一趨勢始于希臘酸奶的流行度增加。希臘酸奶富含蛋白質,通常被視為非常健康的食物。隨著發酵乳制品的持續流行,最近幾年對開菲爾和其他基于乳制品的飲料的需求顯著增長。開菲爾是一種高蛋白的發酵乳制品飲料,便于攜帶和飲用。市面上有高脂和低脂的選擇,其中以水果口味最為受歡迎。傳統上,發酵乳制品的脂肪測試采用重量法提取,這種方法耗時長,需要熟練的技術員,并且需要使用危險的溶劑。各種快速技術(TD-NMR, NIR, FT-IR, 和 FT-NIR)已經被引入,但由于需要進行廣泛的校準開發和維護,每種技術都有自己的缺點。
蛋白質測定傳統上是通過凱氏定氮法來完成的,這同樣耗時,需要使用危險化學品,并且是一種間接方法,將總氮等同于蛋白質水平。
Sprint™是一種染料結合技術,直接測量蛋白質而非總氮,避免了由于調味料或添加劑中氮的存在而導致的錯誤。
ORACLE™是一種快速的時域核磁共振(TD-NMR)儀器,結合了專有技術,允許在任何乳制品樣本中直接測定脂肪。與其他快速技術不同,ORACLE能夠完荃隔離復雜基質中的脂肪檢測,消除了校準的需要。為了實現快速水分/固體和脂肪測試,ORACLE可以與SMART 6™水分/固體分析儀聯合使用。
為了展示Sprint、ORACLE和SMART 6在準確可靠地確定發酵乳制品樣本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總固體的能力,獲得了五種不同的樣本進行分析。這些樣本被選中是為了代表一系列蛋白質和脂肪濃度的范圍。
二、實驗
對于蛋白質分析,將1克樣品放入Sprint的樣品杯中,與染料混合,然后測量吸光度。對于脂肪和總固體的測定,每個樣品首先在SMART 6上預干燥大約3分鐘,然后準備在ORACLE中進行分析。一旦插入ORACLE的磁體中,樣品將進行35秒的NMR掃描分析。總的來說,獲得蛋白質結果所需的時間是四分鐘。獲得水分和脂肪結果所需的時間在四到五分鐘之間。樣品的大小范圍從2到3克不等。每個樣品都進行了兩次參考分析(AOAC批準的方法),以及三次Sprint、ORACLE和SMART 6的分析。
三、結果與討論
表1展示了Sprint、ORACLE和SMART 6結果的準確性,其中將平均參考結果與快速方法的平均結果進行了比較。蛋白質的平均差異范圍為0.02-0.06%,脂肪為0.03-0.13%,總固體為0.02-0.16%。Sprint、ORACLE和SMART 6的精密度如表2所示,所有蛋白質樣品的標準偏差為0.01。脂肪的標準偏差范圍為0.01-0.07%,總固體的標準偏差范圍為0.01-0.11%。
表1:Sprint測定蛋白質、ORACLE測定脂肪和SMART 6測定固體在各種開菲爾樣品中的準確度
表2:Sprint測定蛋白質、ORACLE測定脂肪和SMART 6測定固體在各種開菲爾樣品中的精密度
四、結論
這些結果表明,Sprint、ORACLE和SMART 6能夠可靠地測定發酵乳制品樣本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總固體含量,其準確度與參考方法非常接近。此外,與濕化學參考方法相比,它們具有內在的重復性優勢,因為濕化學方法容易受到多種實驗因素(例如提取時間、溶劑組成、溫度等)的影響而產生誤差。
相關產品清單
溫馨提示:
1.本網展示的解決方案僅供學習、研究之用,版權歸屬此方案的提供者,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發行、匯編或網絡傳播等。
2.如您有上述相關需求,請務必先獲得方案提供者的授權。
3.此解決方案為企業發布,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上傳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最新解決方案
- 從菌種培育到佳釀誕生:二氧化碳培養箱的葡萄酒釀造全流程
- 熱應激對生蠔感官特性的影響:基于電子鼻、電子舌、感官評價、LC-MS等與轉錄組學的綜合研究
- 通過添加白葡萄籽增強紅葡萄酒的顏色和澀感:葡萄酒生產副產物的再利用
- 果膠組成變化對貯藏期間桃果肉光學特性和硬度的影響
- 溫度波動對冷藏凡納濱對蝦新鮮度、水分遷移及品質的影響
- 守護乳品健康,GC-MS/MS精準測定牛奶中丙二醇
- 稻米農殘問題切身相關,直接進樣分析法測定大米中草甘膦和草銨膦
- 動物毛發快速篩查新技術,LC-MS/MS法監測動物毛發瘦肉精殘留
- 高濃度CO2控制氣調貯藏對采后雙孢蘑菇的品質的影響
- 來自不同年齡茶樹的紅茶中非揮發性和揮發性代謝物的機制和質量變化
該企業的其他方案
業界頭條
- 小櫻桃產業:探索鮮食與加工的發展之路
-
小櫻桃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鮮食與加工兩條路徑的選擇,如何走好這兩條路,成為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